明代青花瓷对中国青花瓷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青花钴料能很好的适应中国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的画法是用传统的毛笔,各种线条,点画,渲染。
崇祯王朝(公元1628年-1644年,明朝朱由检国号)持续了17年,国家局势衰落。景德镇的官窑处于废弃状态,只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还大量出口民窑瓷器。瓷器质量明显降低。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处于万历年间末至清康熙初年的转折时期,有细有粗。
官窑器皿很少,多为民窑制作。田七青花颜色鲜艳明亮,有的呈蓝灰色。与明初相比,工艺明显粗糙,纹饰以画染为主。有的是青黑色或灰色,同时,深浅与水混在一起。层次分明,郁郁葱葱的颜色是过渡到清朝的清新色彩。有梅瓶、炉、盆、罐、坛、花盖、净水碗、盘、碗、杯等。
一般胎体厚而重,粗松和紧实并存。他的精品,薄而轻,轻描淡写,柔如宋画,是历代难得的佳作。如《明天启元年越造》一书描绘的龙钮钟、官窑绘松竹纹小杯等,都是晚明名作。用浙料绘成的青花盆,色泽鲜艳、深沉。最早采用染木法染色,改变了万历的浓重风格。纹饰广泛,有达摩、罗汉等人物故事,有虎、牛、鹿鹅、鱼虾等动物,也有大写意山水。其特点是大胆夸张的写意。日本陶瓷学者将这类作品称为“古染交”,属于出口商品,确实具有日本陶瓷风格。
蓝白颜料是石子青,颜色稳定。颜色最好是鲜艳的绿色,大部分颜色暗淡,严重影响纹饰,造成纹饰线条混乱。这时,绿色的花瓶、壶、炉、砚、盘、碗,无时无刻不可见。青花散花,有漏釉缺陷。有的较厚,有暗褐色斑点,但与元代、明初的有所不同。黑点不渗入胎骨,手感不不匀。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多以暗花装饰,一些切割工具的边角和脚在釉下偷偷刻有卷枝。在绘画中,芭蕉叶纹常画在器物的口部和脚上,山水人物用太阳画,云纹多以括号画,草纹常以细线画成小钩,画面常配以诗句。诗旁有仿书画的方形或圆形邮票,明显受当时书画影响。
绘画技法采用传统单线平绘和轻描淡写,以单线平绘为主,线条流畅;淡蓝色和白色的线条潦草,笔法软弱散漫。崇祯朝创造了一种类似中国画淡墨色的点法用笔。画面很有诗意,一直影响着清初。构图和布局基本和天启王朝差不多。内容以素描为主,大量使用变形、夸张或简笔画。画面豪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些图案意义丰富。山水画是这一时期最常见的题材。其内容充满了生活气息,其绘画具有晚明国画的神韵。有许多古诗词,茅舍,草亭,船桥,渔夫,樵夫,贵族学者,文人墨客,
吉字铭文包括:福、寿、恩、宝、雅、富贵美事、上品美事、玉堂等。堂币常写在碗心,如香风堂、玉思堂、博古斋、玉香斋、松石居等。白玉、彝药、片玉、银锭、方胜、兔子等。在碗底很常见。
有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代的,字潦草不正。永乐仿瓷,见《赤壁赋》诗碗青花楷书“永乐年制”。仿宣德年款,多为“大明宣德年制”两线青花底钱。双圈环绕,同类型的“大明宣德年造”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