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桑, 1号。《莊子》寓言人物。 《莊子大宗師》:“玉子和桑子你,又下了十天的雨。玉子说,‘桑子快生病了!’把你的饭包起来吃。当你到达桑子的大门时,如果你边唱边哭,鼓钢琴会说,‘父亲是邪恶的!邪恶!天啊。“男人!”不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而倾向于抬高他们的诗。唐汉于诗《贈崔立之》:“昔雨十日,桑葚苦寒饥。”2.复姓。春秋时期,鲁有一个儿子,叫桑伯子。见《論語雍也》。
朱桑,桑。陈师道,宋《魏嘉州墓銘》:“自唐开元献李子起,朱桑今乐于用之。人病久了,好多人不自讨苦吃。”
爭桑(争桑),争夺桑树。 《史記吳太伯世家》:“初楚边城北梁家圣母与边城吴之女争桑,两女儿家愤而灭之,两国边城愤而攻之,灭边城吴。王武怒,斩楚,取两都而走。“后来,它被用作不安分的边界的代号。 《周書杜杲傳》:“陈果对桑的兴趣是本朝的义。张伟擦了擦玉,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刘唐玉溪《酬鄭州權舍人見寄十二韻》:"风可抑草,静境不争桑。"人皇《清文匯序》:"道县咸丰之争,桑与兵,四个故事的原因很多。男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志之士付出了努力。" 2.一般来说,指的是争宠和不礼貌。路松游,《書喜》诗二:“俗美农知让河边,蚕妻不争桑。"
委桑,树荫下低垂的桑树。 《淮南子人间训》:“赵()活饥桑下,世称仁者。”
條桑(条桑),你还谈采桑叶。 《詩豳風七月》:“蚕月射桑叶,取其斧之枝,以伐远广,作其女桑叶。”马解释说:“文章是‘摘’的托词.《箋》云‘枝若掉,必摘其叶’,它也会摘,它在训练一只桑葚去摘。”甘保,金《搜神記》卷九:“近十五年,问主人儿子在何处,说‘一桑被斧伤而死’。”"唐皇甫然《送鄭二之茅山》诗:"何处狗吠,何处鸡啼?桑葚和杏子是谁?" 2.借桑树。清代魏源第七首诗《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明农赋《豳風》,斧叉不还.植杖非我语,月满桑叶。"
田桑,农业和养蚕业。指粗放式耕作。 《後漢書循吏傳仇覽》:“骄、轻、恣意者,皆受田桑侍奉,重罚。” 《三國志吳志孫休傳》:“等田桑到了,我们等不及了。”七、金《雜詩》:“代耕非原望,业在天桑。”2.在农村种植整齐的桑树,而不是分散的桑树。刘树年,清,《劉貴陽說經殘稿沂水桑麻話》:“最近,杨珊的黎蒴树被砍伐了好几次。养蚕的很少,有一些桑蚕,但是不知道怎么种。只有桑树,没有桑园。”刘叔年,清,《劉貴陽說經殘稿沂水桑麻話》:“他父亲和长辈在南方讲田桑的律法时,非常高兴。”
台桑,地名。传说于娶了屠山石的女儿。 《楚辭天問》:“你怎么能从Xi山得到一个姑娘,并把它传给台湾呢?”朱注:“你怎能得了撇山家之女,而夫妻连理之道却在台桑之地?”
指三国时蜀国的,他只梦见自己住在井里。之后,他应该会做梦,48岁就死了。 《三國志蜀志楊洪傳》《虹影门下书辅何伟》裴松之引金《益部耆舊傳雜記》:“何伟967然而字桑四十乘八,恐不如此。”只需微笑:‘得到这个就够了’。初为官郡,后从事督军.正如我所说,48年了。“余死后必来。王松志《王公四六話》:从黄迁到齐国,答
生桑之夢(生桑之梦),是一种桑树,它的叶子可以喂蚕,它的内皮可以造纸,它的木材可以做弓。北周雨欣《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山桑天蚕,足克贡。”唐《野歌》:“乌鸦羽毛箭山桑弓,射天。披麻黑胖,奔北风,酒夜田里唱。”
古代的桑树之神山桑,在古代的仪式中,人们死后要下葬,但也要在葬宫中献祭。期,修练祭祀时,葬桑主,栗木为神主。 《國語周語上》:“到了适当的时候,我被桑师傅命去摆几个酒席。”赵薇注:“栗用于训,桑用于惧。”
桑主,见“桑间之约”。
桑中之約(桑中之约),指不遵守礼仪的男女结合。 《左傳成公二年》:“沈大爷从他爹身上跪下,见了他就说:‘真不一样!主公,畏三军,乐在桑梓,竟偷妻而逃。杨伯钧注:“此借‘丧钟’二字,影射与私议。”" 《花月痕》第四、第六回:“(南北两帅)未败,衣冠楚楚,衣食无忧,崇尚优歌善舞,在桑葚总快活。”参见“桑钟”。
桑中之喜,《詩鄘風桑中》:“谁想到云?美丽的大姐姐,她的名字叫江。我在桑葚中,请入宫,送齐。”朱传:“桑中,商商,支相中小地名也.不道德,而宗族称王,窃妻嫔妃。因此,人们说他们将在Xi安采用唐朝,他们将问候他们想到的人。"
後因以指私奔幽會之處。○<章炳麟>《東夷詩》之八:“匪寇求婚姻,和親亦良願,拜賜待三年,桑中會相見。”參見“桑中之喜”。2.桑樹林裡。○《穆天子傳》卷五:“甲寅,天子作居<范><宮>以觀桑者,乃飲于桑中。”○<郭璞>注:“桑林之中。”◆3.泛指山林僻遠之處。○《梁書張纘傳》:“何自謀其多僻,要桑中而遠赴。”桑業(桑业),◆指蠶桑之事。○《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季龍>如<長樂>、<衛國>,有田疇不闢,桑業不修者,貶其守宰而還。”
桑葉冠(桑叶冠),◆用桑樹葉縫製的帽子。○<漢><劉向>《新序節士上》:“<原憲>冠桑葉冠,杖藜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衽襟則肘見。”
桑葉(桑叶),◆桑樹的葉子。蠶的飼料。中醫亦以入藥。○<北周><庾信>《燕歌行》:“寒雁嗈嗈渡<遼水>,桑葉紛紛落<薊門>。”○<宋><范成大>《初夏》詩之一:“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飛來。”○<元><楊果>《村居》詩之二:“村舍蠶催桑葉大,山田鹿食麥苗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桑》:“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补证条目■桑树的叶子。蚕的饲料。中医亦以入药。○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或盜采人桑葉,臧(贓)不盈一錢,可(何)論?”○汉刘向《新序·节士》:“原憲冠桑葉冠,杖藜杖而應門。”○《周礼·天官·内司服》“鞠衣”汉郑玄注:“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塵,象桑葉始生。”○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每逢春蚕开始,便有几个人开设叶行,其实他们手中并无桑叶。”
桑野,◆1.植桑的田野。○《詩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晉><王嘉>《拾遺記殷湯》:“<商>之始也,有神女<簡狄>,遊於桑野。”○<唐><孟浩然>《田家元日》詩:“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2.八紘之一。古代指東方極遠之地。○《淮南子墬形訓》:“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亦方千里。自東北方曰和邱,曰荒土;東方曰棘林,曰桑野。”參見“八紘”。3.地名。即<桑林>。○<殷湯>禱雨處。○<明><何景明>《憂旱賦》:“昔<殷>禱於<桑野>兮,霖一夕而滂沛。”參見“桑林”。
桑羊,◆<西漢>經濟學家<桑弘羊>的省稱。○<宋><范仲淹>《宋故同州觀察使李公神道碑銘》:“故<夷吾>作輕重之權以霸<齊>,<桑羊>行均輸之法以助<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昔<漢武>之世,財力匱竭,用賈人<桑羊>之說,買賤賣貴,謂之均輸。”
桑眼,◆桑葉的嫩芽。○<宋><范成大>《餘杭道中》詩:“桑眼迷離應欠雨,麥鬚騷殺已禁風。”○<宋><楊萬里>《桑茶坑道中》詩之四:“桑眼未開先着椹,麥胎纔茁便生鬚。”○<宋><陸游>《初春》詩之一:“土膏動後麥苗長,桑眼綻來蠶事興。”
桑新婦(桑新妇),◆《曲海總目提要》卷三十引《廣輿記山東兗州府流寓人物》:“﹝<莊周>﹞一日遊山下,過一新塚,有少婦縞素扇墳,曰:‘受夫約,墳土乾乃嫁,故扇之欲其早乾耳。’”後因以“桑新婦”指狠心不賢的妻子。桑新,“喪心”的諧音。○<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摺:“我若學嫉妒的桑新婦,不羞見那賢達的<魯義姑>?”<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摺:“休學那犯十惡桑新婦,綵扇題詩則將那墓頂搧。”○<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一摺:“我且不問嫌夫窘桑新婦,我則打這恨爹窮忤逆賊。”參閱《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桑土之謀(桑土之谋),◆喻勤於經營謀劃,防患未然。○《明史趙世卿傳》:“古者國家無事則預桑土之謀,有事則議金湯之策。”參見“桑土綢繆”。
桑土之防,◆喻防患於未然。○<明><張居正>《答王鑒川計貢市利害》:“至于桑土之防,戒備之慮,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參見“桑土綢繆”。
桑土,◆I宜於植桑的土地。○《書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孔穎達>疏:“宜桑之土既得桑養蠶矣。”○《史記夏本紀》:“九河既道,<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於是民得下丘居土。”◆II指桑根皮。參見“桑土綢繆”。◆■补义条目■(一dù)■“桑土綢繆”的略语。○明史可法《请进取疏》:“君勵膽薪,臣搆桑土,斯謂辛苦耳。”■参见“桑土綢繆-桑土綢繆”。
桑田碧海,◆同“桑田滄海”。◆<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明><夏完淳>《翠華篇》:“桑田碧海須臾改,歌舞流光不相待。”
桑田,◆1.種植桑樹與農作物的田地。○《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說于桑田。”◆2.也專指植桑之田。○<唐><韋應物>《聽鶯曲》詩:“伯勞飛過聲跼促,戴勝下時桑田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慶>去巡閱,他便說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嚇得那些承辦蠶桑的鄉紳,屎屁直流!”◆3.指桑田滄海的相互變化。○<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桃實千年非易得,桑田一變已難尋。”○<明><楊珽>《龍膏記游仙》:“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着舞鏡飛鸞。”○<清><吳偉業>《海戶曲》:“遂使<相如>誇陸海,肯教<王母>笑桑田。”參見“桑田滄海”。◆4.古地名。○<虢>地。○《左傳僖公二年》:“<虢公>敗<戎>於<桑田>。”○<楊伯峻>注:“<桑田>即今<河南省><靈寶縣>之<稠桑驛>。”
桑思,◆桑梓之思。鄉思。○<元>《苦熱懷楚下》詩:“自從別家來,江海信不通。宛宛維桑思,願從孤征鴻。”參見“桑梓”。
桑實(桑实),◆桑葚。○《詩衛風氓》“無食桑葚”<宋><朱熹>集傳:“葚,桑實也。”○<清><厲鶚>《東城雜記毛稚黃洪昉思詩》:“鳩貪桑實醉,鼠戀豆根肥。”
桑上寄生,◆1.即桑寄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四桑上寄生》:“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鳥立於上故曰寄生、寓木、蔦木。俗呼為寄生草。寄生高者二、三尺,其葉圓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澤,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時有生者。”參見“桑寄生”。2.即桑耳。詳“桑耳”。
桑錢(桑钱),◆桑花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桑花》。
桑乾(桑干),◆1.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河水乾涸,故名。○<唐><李白>《戰城南》詩:“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明><沈煉>《寄馮敬叔》詩:“<桑乾河>水近,知是憶<并州>。”◆2.古縣名。◆补证条目■河名。即古礏水。今永定河之上游。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一章:“车子已经绕过白槐庄,桑干河又摆在前边了。”
桑皮紙(桑皮纸),◆用桑樹皮為原料製造的紙。○<宋><顧文薦>《負暄雜錄》:“又<扶桑國>出芨皮紙,今中國惟有桑皮紙。”○《儒林外史》第五回:“兩個人才扳過來,棗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紙包着;打開看時,共五百兩銀子。”○《老殘游記》第七回:“起來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升了一個大火盆,又叫買了幾張桑皮紙,把那破窗戶糊了。”○<碧野>《鹽湖之夜》:“桌上放着一冊語文課本和幾張用鉛筆細心地抄滿課文的桑皮紙。”
桑皮,◆桑樹的皮。為造紙的原料。○<晉><王嘉>《拾遺記後漢》:“乃剝庭中桑皮以為牒,或題於扉屏,且誦且記。”○<宋><蘇易簡>《文房四譜紙譜》:“<江><浙>間多以嫩竹為紙,北土以桑皮為紙。”
桑末,◆指桑樹上的寄生木。○《文選張衡<思玄賦>》:“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李善>注:“桑末,木名也。根生,寄生也。”參見“桑上寄生”。
桑門劍(桑门剑),◆劍名。相傳為<黃巢>所用。○《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黃巢>道:‘咱有天賜桑門劍一口,所向無敵。何況更有五百人相從,何事不濟?’”
桑門(桑门),◆僧侶。“沙門”的異譯。○《後漢書楚王英傳》:“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李賢>注:“桑門,即沙門。”○<唐><權德輿>《送文暢上人東游》詩:“桑門許辯才,外學接宗雷,護法麻衣凈,翻經貝葉開。”○<蘇曼殊>《嶺海幽光錄》:“其為桑門也,臣之終,其棄桑門也,子之始。終始之間,嗚呼,難言之矣!”
桑麻,◆1.桑樹和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着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宋><辛棄疾>《鷓鴣天春日即事題毛村酒壚》詞:“閒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2.泛指農作物或農事。○<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王闓運>《<湘潭縣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补证条目■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文汇报》2008.6.21:“他关注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写鸡、写狗、写桑麻、写炊烟。”
桑律,◆采桑養蠶的時令。○<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麥隴移秋,桑律漸暮。蓮花泛水,豔如<越>女之腮;蘋葉漂風,影亂<秦>臺之鏡。”
桑落瓦解,◆形容形勢敗壞如桑葉枯落、屋瓦解體。○《後漢書孔融傳》:“案<表>跋扈,擅誅列侯……專為群逆,主萃淵藪。○<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埶可見。”
桑落酒,◆古代美酒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河東郡>﹞民有姓<劉>名<墮>者,宿擅工釀,採挹<河>流,釀成芳酎,懸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唐><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詩:“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元><張可久>《清江引獨酌》曲:“明月黃昏後,獨醉一樽桑落酒。”○<清><吳偉業>《梅村》詩:“桑落酒香盧橘美,釣船斜繫草堂開。”
桑落,◆1.桑葉凋零。○《詩衛風氓》:“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笨麴並酒》:“十月桑落時者,酒氣味頗類春酒。”○<宋><王安石>《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詩:“憶初桑落時,要我豈非夙;蠶眠忽欲老,一介未言速。”◆2.即桑落酒。○<唐><錢起>《九日宴浙江西亭》詩:“木奴向熟懸金實,桑落新開瀉玉缸。”○<宋><范成大>《次韻宗偉閱番樂》:“盡遣餘錢付桑落,莫隨短夢到<槐安>。”○<清><董道權>《雪中答李杲堂》詩:“<鄢陵>孝廉重然諾,約我今秋醉桑落。”參見“桑落酒”。◆补义条目■形容局势败坏衰落如秋桑凋零。○《北齐书·文宣帝纪》:“逖矣炎方,逋違正朔,懷文曜武,授略申規,淮楚連城,漼然桑落,此又王之功也。”参见“桑落瓦解”。
桑輪(桑轮),◆桑木車。言其簡樸。
桑陸(桑陆),◆猶言桑田滄海。○<明><李東陽>《昆山毛翁百歲詩》:“<管>榻經重敝,<陶>冠已十加,海籌仍不一,桑陸看量沙。”參見“桑田滄海”。
桑林,◆1.桑樹林。○<唐><王昌齡>《塞下曲》之一:“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宋><梅堯臣>《送吳季野太博移蜀靈泉先至輦》詩:“葦箔蠶齊老,桑林葉更生。”○<元><趙孟頫>《右耕》詩之十二:“寒風吹桑林,日夕聲颼颼。”◆2.古樂曲名。相傳為<殷>天子之樂。○《左傳襄公十年》:“<宋公>享<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杜預>注:“《桑林》,<殷>天子之樂名。”○《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3.傳說中的神名。○《淮南子說林訓》:“<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注:“<上駢>、<桑林>皆神名。”○<漢><應劭>《風俗通怪神序》:“<荀罃>不從<桑林>之祟,而<晉侯>之疾間。”◆4.古地名。相傳為<殷湯>祈雨的地方。○《墨子明鬼下》:“<燕>之有<祖>,當<齊>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雲夢>也。”○《淮南子主術訓》:“<湯>之時,七年旱,以身禱於<桑林>之際,而四海之雲湊,千里之雨至。”○<宋><黃庭堅>《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桑林>請六事,河水問九疇。”
桑里,◆即桑梓。故鄉。○《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憨仙>道:‘先生,你是<處州>,我是<台州>,相近,原要算桑里。’”
桑井,◆古代井田制度,五畝之宅,墻下植桑,因以“桑井”稱鄉里,家園。○《魏書高謙之傳》:“況且頻年以來,多有徵發,民不堪命,動致流離,苟保妻子,競逃王役,不復顧其桑井。”○《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三年》:“雖桑井難復,宜更均量。”○<胡三省>注:“桑井,謂古者井田之制,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也。”
桑經(桑经),◆指《水經》。相傳為<漢><桑欽>所作,故稱。○<清><錢謙益>《徐霞客傳》:“其書數萬言,皆訂補《桑經》<酈>注,及<漢><宋>諸儒疏解《禹貢》所未及。”參閱《舊唐書藝文志》。
桑間之約(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間的約會。○<清><唐仲冕>《六如居士遺事》:“美人者某揮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書訂桑間之約,期以八月十五試畢赴之。”亦作“桑中之約”。○<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竇氏》:“女促之曰:‘桑中之約,不可長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賜以姻好,父母必以為榮,當無不諧,宜速為計。’”參見“桑間濮上”。
桑間之音(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樂。○《呂氏春秋音初》:“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之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參見“桑間濮上”。
桑間(桑间),◆1.指<桑間>之詠。泛指淫靡之音。○<秦><李斯>《諫逐客書》:“<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晉><葛洪>《抱樸子尚博》:“真偽顛倒,玉石混淆;同‘廣樂’於<桑間>,鈞龍章於卉服。”參見“桑間濮上”。2.指男女幽會之地。○<明>徐元《八義記陰陵相會》:“那日桑間相會,誰知此地重逢。”參見“桑間濮上”。3.桑林中。○<唐><白居易>《春村》詩:“二月村園暖,桑間戴勝飛。”
桑寄生,◆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常寄生於山茶科和山毛櫸科等植物上。葉革質,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夏秋開花,紫紅色。漿果橢球形。另有毛葉桑寄生,也稱桑上寄生。枝、葉、花均被褐色毛。中醫以莖葉入藥,叫廣寄生,能治風濕痛、腰背痠痛等。◆补证条目■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上。叶革质,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夏秋开花,紫红色。浆果椭球形。另有毛叶桑寄生,也称桑上寄生。枝、叶、花均被褐色毛。中医以茎叶入药,叫广寄生,能治风湿痛、腰背痠痛等。○清宋永岳《亦复如是·松萝茶》:“僧指示曰,茶在松椏,系鳥銜茶子,墮松椏而生,如桑寄生然,名曰松蘿,取蔦與女蘿施於松上意也。”○贾平凹《土门》:“阿顺切的是益母草,佩兰叶,苏梗,桑寄生。”
桑雞(桑鸡),◆桑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
桑黃(桑黄),◆桑耳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
桑花,◆附生於桑樹上的白蘚。○<宋><范成大>《花山村舍》詩:“柳菌粘枝住,桑花共葉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桑花》﹝集解﹞引《大明會典》:“﹝桑花﹞生桑樹上,白蘚如地錢花樣,刀刮取炒用,不是桑椹花也。”
桑戶(桑户),◆1.即<子桑戶>。又名<子桑伯子>。○<魯>人。古代的隱士。○《莊子大宗師》:“<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待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返其真,而我猶為人猗!’”◆2.鳥名。即桑扈。○<漢><焦贛>《易林同人之未濟》:“桑戶竊脂,啄粟不宜,亂政無常,使心孔明。”原注:“桑戶,鳥名,竊脂即桑扈也。”參見“桑扈”。3.桑枝編成的門。參見“桑戶棬樞”、“桑戶蓬樞”。
桑海,◆“桑田滄海”的略語。○<唐><楊炯>《和輔先入昊天觀》:“桑海年應積,桃源路不窮。”○<明><李東陽>《和蕭封君鳳儀遺詩四十韻》:“世運迭推代,昔聞桑海三。”○<趙樸初>《柳營曲參觀全國勞動改造罪犯工作展覽會》曲:“奮身桑海換,刮目性情移。”參見“桑田滄海”。
桑果,◆桑樹與果木。○《晉書王羲之傳》:“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周書王思政傳》:“<思政>出征後,家人種桑果。及還,見而怒曰:‘<匈奴>未滅……何事產業!’命左右拔而棄之。”○《元史世祖紀四》:“申嚴畜牧損壞禾稼桑果之禁。”
桑管,◆<桑弘羊>與<管仲>的並稱。兩人皆古代理財專家。○<王闓運>《<湘潭縣志>序》:“儻有<桑><管>,庶理斯綱。”
桑穀(桑谷),◆二木名。古時迷信以桑穀生於朝為不祥。○《書咸有一德》附《<亡書>序》:“<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孔穎達>疏:“桑穀二木,共生於朝。朝非生木之處,是為不善之徵。”○<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北燕馮跋》:“桑穀生朝,<太戊>修德而<殷>道興。”○<唐><獨孤及>《諫表》:“彼<太戊>桑穀,<宋景>熒惑,焉足為陛下道哉。”
桑公,◆即<長桑君>。相傳為古良醫<扁鵲>之師。○<唐><盧綸>《行藥前軒呈董山人》詩:“<桑公>富靈術,一為保餘生。”
桑弓,◆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強弓、硬弓。○<唐><杜甫>《歲宴行》之一:“漁夫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明><李東陽>《和沈地官時暘游城西朝天宮韻》:“平生四方志,慷慨隨桑弓。”○《詩刊》1978年第1期:“太陽在他們的額角上磕碰,耳邊響着桑弓般的硬風。”
桑根紙(桑根纸),◆用桑樹根皮為原料製成的紙。質地堅韌,耐用。○<宋><蘇易簡>《文房四譜紙譜》:“<雷孔璋>曾孫<穆之>猶有<張華>與其祖書,所書乃桑根紙也。”
桑根線(桑根线),◆用桑根皮長纖維製成的線。古時作外科縫合手術用線。○<宋><張師正>《括异志贓濫處斬》:“<韓元卿>為<峽州>推官,忽揮刃自剄,喉雖斷而未死……﹝<祖擇之>﹞命取桑根線縫其創,<元卿>以手褫去,遂卒。”
桑根蛇,◆赤練蛇的別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一黃頷蛇》:“黃喉蛇俗名赤楝蛇,一名桑根蛇。頷,喉下也。以色名赤楝,桑根象形。”
桑根車(桑根车),◆即山車。緯書傳說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則山車出現,為祥瑞之一。後亦指帝王所乘之車。○《禮記明堂位》“鸞車”<漢><鄭玄>注:“<漢>祭天,乘<殷>之路也。今謂之桑根車也。”○《宋書禮志五》:“<殷>有山車之瑞,謂桑根車,<殷>人制為大路。”○《宋書禮志五》:“古曰桑根車,<秦>曰金根車也。”○《隋書禮儀志五》:“昔<成湯>用而郊祀,因有山車之瑞,亦謂桑根車。”參見“山車”。
桑根,◆1.桑樹的根。可作中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見地上者名馬額,有毒殺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2.蜻蛉的別名。○《爾雅釋蟲》“虰蛵負勞”<清><郝懿行>義疏:“蛉,蜻蛉也,一名桑根。”◆3.蛇名。參見“桑根蛇”。
桑婦(桑妇),◆采桑養蠶的婦女。○《列子說符》:“臣笑鄰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晉><陶潛>《勸農》詩之三:“桑婦宵興,農夫野宿。”○<唐><韓愈>《潮州祭神文》之二:“歲且盡矣,稻不可以復種,而蠶不可以復育也。農夫桑婦,將無以應賦稅繼衣食也。”
桑封,◆“桑主”。○《山海經中山經》:“其餘十三山者,毛用一羊,縣嬰用桑封,瘞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一說為藻珪之誤。○<袁珂>校注:“<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謂經文桑封係藻珪之誤,桑主即藻玉……其說近是。”
桑耳,◆生於桑樹上的菌。可食。亦可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釋名﹞引<陶弘景>曰:“桑耳,桑檽,又呼為桑上寄生,名同物異也。”
桑兒(桑儿),◆指<漢><桑弘羊>。○《北史高謙之傳》:“倉儲漸耗,財用將竭,誠<楊>氏獻稅之秋,<桑兒>言利之日。”
桑蟲(桑虫),◆1.亦稱“桑蟃”。螟蛉的別名。○《爾雅釋蟲》:“螟蛉,桑蟲。”○<郭璞>注:“俗謂之桑蟃,亦曰戎女。”○《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宋><朱熹>集傳:“螟蛉,桑上小青蟲也,似步屈。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七日而化為其子。”○<唐><白居易>《禽蟲》詩之一:“水中科斗長成蛙,林下桑蟲老作蛾。”◆2.<清>代對替人辦喪事者的戲稱。○<清><褚人穫>《堅瓠十集人以蟲名》:“<元>末,<吳>人呼秀才為米蟲。近呼執喪事者為桑蟲,以喪桑同音也。”
桑臣,◆桑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
桑比,◆景頗族竹製樂器名。○<楊蘇>《湯跌》:“叢林中閃出幾個景頗族青年,其中有聯防隊長<勒拉>。在他們白色的包頭上,縫着火一樣紅的絨球,插上用元珠串成的閃亮的英雄結,吹着‘桑比’,充滿朝氣和自信。”自注:“桑比:竹製樂器,聲音幽靜如洞簫。”
桑本,◆桑樹根。○《左傳成公二年》:“禽之而乘其車,繫桑本焉。”○<楊伯峻>注:“桑木,桑樹根。以桑樹根繫於車,示與其它兵車有別。”
桑白皮線(桑白皮线),◆以桑白皮纖維製成的線。縫合傷口用。○<明><陶宗儀>《輟耕錄孝行》:“邑人<俞浩齋>聞而過其家,視<良吉>胸間瘡裂幾五寸,氣騰出,痛莫能言,<俞>為納其心,以桑白皮線縫合,未及期月,已無恙矣!”參見“桑根線”。
桑白皮,◆1.桑樹的內層根皮。中醫入藥。有清肺去熱、下氣定喘的功效。◆2.指桑白皮線。○<唐><劉肅>《大唐新語忠列》:“﹝<安金藏>﹞則引佩刀自割,其五臟皆出,流血被地,氣遂絕。○<則天>聞,令舁入宮中,遣醫人卻內五臟,以桑白皮縫合之,傅藥,經宿乃蘇。”參見“桑白皮線”。
三桑,◆1.傳說中的三株桑樹。○《山海經海外北經》:“<歐絲之野>在<大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此無枝之三桑又見《北山經》、《大荒北經》。2.三株扶桑。扶桑為古神木名,傳說日出其下,後因以“三桑”喻眾輔臣。○<明><夏完淳>《南越行送人入閩》:“古南<越>,<武夷><太姥>神靈穴,蒼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按,<清><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鄭鴻逵>、<黃道周>、<張肯堂>等擁立<唐王><朱聿鍵>於<福州>即皇帝位抗<清>,故云“三桑扶日月”。
窮桑(穷桑),◆1.傳說中古帝<少皞氏>所居處。○《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楊伯峻>注:“《尸子仁意篇》:‘<少昊><金天氏>,邑于<窮桑>。’《帝王世紀》云:‘<少昊>邑于<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帝>。’”◆2.傳說中的巨桑。○<晉><王嘉>《拾遺記少昊》:“窮桑者,西海之濱,有孤桑之樹,直上千尋,葉紅椹紫,萬歲一實,食之後天而老。”
親桑(亲桑),◆指皇后親自參加蠶事的典禮。語本《禮記月令》:“﹝季春之月﹞親東鄉躬桑。”○《淮南子時則訓》:“后妃齋戒,東鄉親桑。”○《宋書孝武帝紀》:“來歲,可使六宮妃嬪修親桑之禮。”
女桑,◆小桑樹。○《詩豳風七月》:“猗彼女桑。”○<鄭玄>箋:“女桑,荑桑也。”○<朱熹>集傳:“女桑,小桑也。”○<漢><枚乘>《七發》:“女桑河柳,素葉紫莖。”○《爾雅釋木》:“女桑,桋桑。”○<郭璞>注:“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清><王夫之>《九昭》:“飄女桑之季葉兮,哀弱喪之便娟。”
農桑(农桑),◆1.農耕與蠶桑。○《漢書景帝紀》:“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唐><白居易>《觀刈麥》詩:“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三:“均徵徭,勸農桑,貧不給者,發倉賑之。”○<清><蔣綱>《春蠶詞》詩:“艱難衣食在農桑,年年拜祭<馬頭孃>。”◆2.指農作物和桑樹。○《隸釋漢西岳華山廟碑》:“觸石興雲,雨我農桑。”
樓桑里(楼桑里),◆<漢>末<劉備>的故里名。在今<河北省><涿縣>境。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少時,宅東南角有桑樹,高五丈餘,遙望如車蓋。○<備>與諸小兒在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後稱此地為<樓桑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巨馬水》:“<巨馬水>……又東逕<涿縣><酈亭><樓桑里>南,即<劉備>之舊里也。”亦省稱“樓桑”。○<清><黃景仁>《張桓侯故里》詩:“小店猶名<義>,居民半姓<張>。時時有雲氣,往往接<樓桑>。”
樓桑(楼桑),◆見“樓桑里”。
力桑,◆致力於蠶桑。○<漢><劉向>《列女傳魯秋節婦》:“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
空桑,◆1.傳說中的山名。產琴瑟之材。○《周禮春官大司樂》:“<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楚辭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踰<空桑>兮從女。”○<王逸>注:“<空桑>,山名,司命所經。”○《漢書禮樂志二》:“<空桑>琴瑟結信成,四興遞代八風生。”○<顏師古>注:“<空桑>,地名也,出善木,可為琴瑟也。”◆2.瑟名。古代於夏至祀地奏樂用。○《楚辭大招》:“魂乎歸徠,定空桑只。”○<王逸>注:“空桑,瑟名也。”○<北周><庾信>《周五聲調曲變宮調二》:“孤竹調陽管,空桑節雅弦。”◆3.空心桑樹。○《呂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4.指非父母所生,來歷不明者。○《舊唐書傅奕傳》:“<蕭瑀>非出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摺:“此生不是空桑出,不報冤讎不姓<張>。”○<明><宋濂>《金華張氏先祀記》:“人非空桑而生,孰不本之于祖者。”○<明><沈鯨>《雙珠記與珠覓珠》:“古人一舉足而不忘父母。小侄身非出於空桑,頂冠束帶,立於天地之間,列於縉紳之末。”◆5.指僧人或佛門。○<元><楊載>《次韻錢唐懷古》:“空桑說法黃龍聽,貝葉繙經白馬駝。”○<清><龔自珍>《摸魚兒乙亥六月留別新安作》詞:“空桑三宿猶生戀,何況三年吟緒!”◆补证条目■空心桑树。后亦指非父母所生,来历不明者。○《隶释·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顔育空桑,孔制元孝。”
雞桑(鸡桑),◆桑的一種。○<唐><陸龜蒙>《奉和夏初襲美見訪題小齋次韻》:“四鄰半是老農家,百樹雞桑半頃麻。”○<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桑》:“白桑,葉大如掌而厚;雞桑,葉細而薄;子桑,先椹後葉;山桑,葉尖而長。”
黃桑(黄桑),◆葉子發黃的桑樹。○<唐><杜甫>《北征》詩:“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仇兆鰲>注:“《詩》:‘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紅桑(红桑),◆傳說為仙境中的桑樹。語本<晉><王嘉>《拾遺記少昊》:“窮桑者,西海之濱,有孤桑之樹,直上千尋,葉紅椹紫,萬歲一實,食之後天而老。”○<唐><曹唐>《小游仙詩》之三四:“<秦皇><漢武>死無處?海畔紅桑花自開。”○<陳世宜>《得天梅書卻寄》詩之五:“紅桑三見君知否?一曲新歌一斷腸。”
海水桑田,◆猶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變遷很大。○<唐><韋應物>《漢武帝雜歌》之一:“海水桑田幾翻覆,中間此桃四五熟。”○<清><厲鶚>《東城雜記東皋隱者》:“海水桑田幾變遷,桃花依舊郡城邊。”參見“滄海桑田”。
海桑陵谷,◆滄海變桑田,山陵變深谷,比喻世事變遷極大。○<清><朱彝尊>《玉帶生歌》:“海桑陵谷又經三百秋,以手摩挲尚如故。”○<清><南荃外史>《嘆老》:“海桑陵谷幻乾坤,春夢模楜不見痕。”
海桑,◆“滄海桑田”的省略语。比喻世事变迁巨大。○宋刘辰翁《摸鱼儿·和巽吾留别韵》词:“懶能看,海桑世界,風花過眼如傳。”
榖桑,◆榖的別名。又名楮樹。○<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其下維榖》:“榖,<幽州>人謂之榖桑。”
公桑,◆指天子、諸侯的桑田。○《禮記祭義》:“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於蠶室,奉種浴於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唐><包佶>《昭德皇后輓歌詞》:“西汜馳暉過,東園別路長。歲華唯隴柏,春事罷公桑。”
格桑花,◆生於<西藏>的一種野花,形如菊,開黃色小花。藏族把它作為幸福與愛情的象徵。○《中國民間故事選海螺姑娘》:“這姐妹三人,聰明能幹,都長得跟山上的格桑花一樣。”○《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我的心呀,就像盛開的格桑花。”
浮桑,◆即扶桑。指太陽出來的地方。○《古文苑張衡<髑髏賦>》:“西經<昧谷>,東極<浮桑>。”○<章樵>注:“日出之處曰<扶桑>。”
佛桑,◆1.即扶桑。植物名。指佛桑樹或它的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上》:“<閩>中多佛桑樹。樹枝葉如桑,唯條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長一寸餘,似重臺狀。花亦有淺紅者。”○<宋><范成大>《荔枝賦》:“斥蜂蜜之黃膩,謝佛桑之紅乾。”○<清><張際亮>《送雲麓督糧粵東》詩:“聞道佛桑僅有根,可憐仙蝶紛無影。”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扶桑》、<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二九。2.即扶桑。舊時指<日本>。○<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問:‘此何地?’曰:‘<佛桑>。’”
帝桑,◆見“帝女桑”。
帝女桑,◆神話傳說中的桑樹。以<赤帝>女居此桑而升天,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五十里曰<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葉大尺餘,赤理黃華青柎,名曰帝女之桑。”○《太平御覽》卷九二一引《廣异記》:“南方<赤帝>女學道得仙,居<南陽><崿山>桑樹上,正月一日銜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鵲,或女人。○<赤帝>見之悲慟,誘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昇天,因名帝女桑。”○<唐><上官儀>《春日》詩:“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啼帝女桑。”亦省作“帝桑”。○<唐><盧照鄰>《山林休日田家》詩:“徑草疏王篲,巖枝落帝桑。”
村桑,◆見“村沙”。
長桑君(长桑君),◆<戰國>時的神醫。傳說<扁鵲>與之交往甚密,事之唯謹,乃以禁方傳<扁鵲>,又出藥使<扁鵲>飲服,忽然不見。於是<扁鵲>視病盡見五臟症結,遂以精通醫術聞名當世。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金><元好問>《醉中送陳季淵》詩:“誰作<東山><謝安>起,恨我不比<長桑君>。”
長桑(长桑),◆1.<長桑君>的省稱。後借指良醫。○<唐><李白>《送方士趙叟之東平》詩:“<長桑>曉洞視,五藏無全牛。”○<清><顧炎武>《贈鄔處士繼思》詩:“床頭《本草》書,門外<長桑>侶。”參見“長桑君”。2.複姓。○<戰國>有<長桑君>。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采桑子(\採桑子),◆<唐>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單行,後用作詞牌。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平韻。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攤破采桑子》,一名《攤破醜奴兒》,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醜奴兒》,五十字;皆平韻。○<宋>詞《采桑子慢》一名《醜奴兒慢》,九十字,多平仄互協。
采桑(\採桑),◆1.謂采摘桑葉。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2.古樂曲名。○<明><胡震亨>《唐音癸籤樂通二》:“《采桑》,<晉>清商西曲。羽調。○<唐>有大曲。”參見“采桑子”。3.古<黃河>津渡名。在今<山西><鄉寧>西。○《左傳僖公八年》:“<晉><里克>帥師,<梁由靡>御,<虢射>為右,以敗<狄>于<采桑>。”○<杜預>注:“<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包桑,◆1.苞桑。叢生的桑根。語出《易否》。○《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十年》:“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恒為流寓之人,竟無鄉里之號。”○<胡三省>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驗。”◆2.比喻根基穩固。○《後漢書吳蓋陳臧傳論》:“<光武>審《黃石》,存包桑,閉<玉門>以謝<西域>之質,卑詞幣以禮<匈奴>之使。”○<李賢>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宋><黃庭堅>《和謝公定征南謠》:“謀臣異時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3.比喻不牢固;傾危。○<明><楊慎>《丹鉛總錄花木包桑》:“包桑豈固結之物乎?蓋古人朽索、六馬、虎尾、春冰之類也。”參見“苞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