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养过牛?牛温顺勤劳,是农村孩子的忠实伴侣。牧童骑牛的经典画面,带着农村记忆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成为记忆中最生动、最真实的一幕。
在中国文人眼里,牧童和牛也是极好的题材,经常被写在诗里。草地,池塘,牧童,短笛,老牛,这一切完美地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的画面。
牧童的淳朴、淳朴、无忧无虑,与现实中勾心斗角、勾心斗角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成了诗人回忆快乐童年、隐居田园、憧憬美好生活的寄托。
今天分享十首关于牧童的古诗。我们来看看诗中那些无忧无虑,自由活泼的牧羊人。哪一朵化作清风,吹散了你心中的迷雾,哪一朵化作春雨,洗涤了你心灵的尘埃,哪一朵化作暖阳,温暖了你的心。
视频加载.
01
村晚
雷震 〔宋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南宋诗人雷震晚年画的一幅画。他用诗代替画,生动地表现了牧童晚霞回家时天真无邪的童年趣味。
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塘的水满了,山抓住了夕阳,淹没了水波。牧童坐在牛背上,随意用短笛奏出跑调的曲子。
正是这山清水秀、色彩斑斓的乡村夜景,以及牧童躺在牛背上漫不经心吹笛子的生活情趣,让诗人表达了对这种悠闲自由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领略了牧童顽皮天真的生活情趣。
02
所见
袁枚 〔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如果说雷震的《村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袁枚的这首诗就是一部欢快的情景喜剧。
袁枚热爱生活,辞职后住在江宁。
一个仲夏的日子,他看到一个牧童骑着牛,正在唱歌,突然听到了蝉的叫声,于是他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去抓蝉。这一幕引发了诗人的诗意,他写下了这首《他所见》。
这首诗里,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曲,屏住呼吸看着袁枚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蝉的可爱表情。看到这么可爱的牧童,谁不会热爱大自然呢?
03
牧童
吕岩 〔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颜路,也被称为吕洞宾。他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道士。他也是八仙民间童话故事的作者之一。
这是吕洞宾的一位儒生。因为考场劣势,他开始改学道家。他曾经问过很多地方找神仙的事。
这一天,他去了一个小村庄,那里的太阳正在落山,夕阳把光线洒在一片绿草如茵的田野上。草好像被什么人铺在地上,方圆六七英里的地方都被草覆盖了。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了,饱餐了一顿。已经是黄昏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圆月。
原野、绿草、笛子、牧童、蓑衣、明月,是我一直寻找的仙境。
似乎没有地方可以去云端,人间仙境就在这里。凡事恭敬,不惧;心是纯净的,世间没有喧嚣。柔以强,谦以尊,天地万物,从容不迫。
04
牧童诗
黄庭坚 〔宋代〕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生来聪颖异常,远超同龄之人,作诗为词,无所不能,也赢得神童美誉。
七岁那年,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 !”
这种不命题作文其实挺难,黄庭坚歪着脑袋想了想,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小牧童的吹笛声。
牧童的无忧无虑和眼前这帮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他脱口为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一个小牧童这样清闲自在。
05
牧童词
李涉 〔唐代〕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唐末兵乱,李涉与弟弟李渤一同隐居在庐山香炉峰下。
生活在农村,真的是惬意的很。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叫,几声鸡鸣,都是悦耳动听的旋律。
而小牧童的歌声,更是天籁之音。
小牧童们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时光。早晨,他们的歌声在江湾水草丛生处响起。傍晚,他们又唱着歌伴着晚风回到家里。
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也一天天地绿起来。
对于牧童来说,他们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人吧!所以大自然也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
06
牧童
刘驾 〔唐代〕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刘驾常在民间行走,他的诗作中常能看到民间生活的剪影。
一个天色阴沉的春末,他走在山林里,远远处走来了一个骑牛的小牧童。
牧童见到他,赶紧弯腰下拜,怀中的山果掉了出来。
他很好奇,为何白天把牛赶了回来?
牧童告诉他,前溪正刮着大风,下着大雨。
很常见的一个生活片段,很简单的几句对话,细细研究之下,又觉得深有哲理。
很多时候,我们也如同刘驾一样,行走在逆境之中。如果有人指点,实在前方道路艰险,走不通了,也要和刘驾一样,学会转变,在转弯之处寻找新的出路。
07
牧童
卢肇 〔唐代〕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这是古诗词中最惬意的牧童。
一个恬静的夜晚,微风轻轻地吹着,草地泛起了波浪,犹如一片碧绿的海洋。
一个小牧童横卧在牛背上听着秋虫阵阵悦耳的欢唱入眠。
醒来后,他还在路上还时不时地吹奏一曲,根本就不担心没有知音来欣赏。
白天有牛与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和明月相伴,犹如世外桃源的享受,这还要什么知己?
08
牧童词
张籍 〔唐代〕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是藩镇割据,民不聊生。
藩镇之间内战频繁,人畜都要担负空前沉重的徭役负担;送粮运草,长途跋涉,牛瘦人饥,再加上官家逼催紧迫,许多瘦牛都会磨得体无完肤。所以常会看到有乌鸦栖息在牛背上,啄着牛背上的烂肉。
张籍看到这一幕,为反映这一黑暗的现实状况,巧妙地借助稚气未尽的牧童威胁牛儿的语气说出,作下了此诗。
牛啊牛,你眼前有的是绿油油的草,所以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争斗,你可知道你头上的角管家是要征收的哦!万一斗坏了,下场可能只能做盘中餐了。
09
渭川田家
王维 〔唐代〕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开元年间,王维因恩师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深感政治上失去了倚靠,而选择隐居蓝田,终日寄情于山水,与日月为伴,以书画自娱。
春季的黄昏,雨后初晴,空气被雨水冲洗得格外清新,王维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的大氧吧中。
他看到斜阳照射在村庄的每一个边角处,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远处,有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前,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乐而忘归。
这里真的是人皆有所归,唯独他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
他感慨万千:“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闲逸得多。
不自然的,他哼起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人皆有所归,自己独无所归;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自己却归隐太迟。
也许对于王维来说,他一开始就注定了归隐的结局。选择归隐,是他内心深处的情怀,而不是无奈的泪痕。
10
田家元日
孟浩然 〔唐代〕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早年隐于鹿门,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他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
公元727年,他已四十岁了,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仍未曾得到一官半职。
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
这一年的元旦刚过,他又与农父们并肩劳动,促膝休息。
他听着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心里美滋滋的。
士各有志,人各有愿,年年月圆花好,岁岁人寿年丰便是最好的告慰了。
以上是分享的十首牧童诗词,“笛中一曲升平乐,再得生来未解愁。”其实,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牧童几乎是安逸,闲适、自由的意象化了。
牧童骑着黄牛,吹着欢快的笛子,在夕阳春风里,引领着隐居归退的文人们寻找精神家园。
当文人们把他们的审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谙世事的牧童时,人性、纯真、恬静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他们来说,眼前的牧童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为他们理想生活的化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