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资讯 > 酒水功效

山西临汾尧王贡酒售价,30年的尧王贡酒多少钱

酒易淘 酒水功效 2022-09-17 13:44:49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公元801年2月,书生元稹来到了黄河岸边的蒲州城下,他看到:“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只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时的蒲州城是大唐中都,是与西安、洛阳齐名的直辖市,是河东节度使、蒲州刺史、中都府等多级机构的常驻地,城内高宅大院林立,市面繁华异常,处处体现着大唐的雍容与大度。   

  

  壹 第一眼 唐城中都——蒲州城   

  

  蒲州市位于永济市西郊,华北、西北、中原交界处。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的中心。   

  

  普谷即长垣、长坂、普邑,因黄河岸边香蒲摇曳、水草丰美而得名。舜出生在这里。他一年聚,两年成市,三年成成都。今天,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尧舜皇帝在永济尧舜的宝座上举行了退位仪式。统一六国的秦,泰山收禅,回来的路上,我游览了太行山到周浦。在黄河边上,看到一条大河湍急,桥锁住了船,就把溥仪改成了普班。   

  

  开元元年(713年)五月,周浦与陕西、郑州、汴州、江州、淮州并称为天下“六杰”,改名合众府。提普州被命名为中都,地位与长安、洛阳、太原并列。之后,韩秦继续进谏。开元十二年(724),与通州、化州、周琦并称“四辅”。第三年(760年),周浦第二次建立政府,此后从未废除。大历年间(766779年),元载为相,上书建中都城,说“河中之地,王左右之都,北来黄河,泰之南,水陆总情,关羽河之色。”周浦重建中都,一直持续到元和三年(808)。   

  

  金元之交,由于成吉思汗的势力,金朝决定迁都大都。有朝臣建议迁都河中府,金帝因周浦“无宫,不如汴梁”而放弃。金和袁为了朝廷在江上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拉锯战。为了镇守河中衙门,晋江侯孝淑壮烈牺牲。河中衙门外的军防楼,鹳楼,通衢护城河普津桥,一并焚毁。   

  

  唐朝的周浦,离大河很近,建了楼,河就封了。在其20英里的一周内,城市建筑星罗棋布,街道纵横交错,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城中巍峨壮丽的鼓楼与4条主街相连,主街与16条小街相连,小街有83条小巷。全城有55座亭台楼阁、寺庙和宅邸。城西门外有护城河堤、蒲津渡口、蒲津浮桥、城西南隅的鹳楼、南门外的西海祠和杜鹤祠,东门外是繁华的商业区。金元战争后,这里成了一片废墟。   

  

  永济黄河上的流动凌   

  

  战后,河中政府迅速重建。这时,旅游专家马克波罗来到了这里。他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大和重要的商业和工业城市,那里有许多丝绸,生姜和其他物品,以及许多其他种类的香料和药物,从来没有发现在他们的国家。这里生产金线布,还有其他种类的丝绸。   

  

  古城遗址   

  

     

  

  现存的周浦老城(旧址)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周浦的内城周长八英里,有三百四十七级台阶(指内城,外城已不存在)。高三尺八尺,盖砖七尺。每个城门外都有月城(翁城),有4座炮塔,7座敌塔,5座土仓(存放金银的地方),57个铺位(驻军城市士兵休息的地方)。黄河以西,东、南、北都有护城河。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周浦外城,东、南、北三座城门,西与内城相连。可惜,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特大地震,让蒲州城沦为“瓦砾场”。虽然是清代重建的,但规模并不大。康熙元年(1662年),康熙皇帝巡视河东盐池,路过周浦题写的“河津之柱”,石碑竖立在周浦南门外的杜鹤寺。   

  

  雍正六年   

  

  鲁元年(公元前541年),在浦津渡口架起了一座浮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载。周王室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后,五霸(齐、金、秦、楚、吴)争夺爵位,河东为金,河西为秦,两王长期争斗。蒲(今山西永济)成为战略的重点。公元前625年,秦国“耻于萧山”,封孟为主帅,发兵攻晋。孟在渡过黄河,命令他的士兵烧掉他们的船只,这样他们就可以向东走了。   

  

     

  

  晋三分后,秦国统一六国,魏国的溥仪成为秦国东扩的第一个目标。秦的项下令在陕西省大理的大清关和陕西省永济市的西蒲州镇之间的黄河上修建一座浮桥,取名为“何桥”。之后汉高祖刘邦平定关中,曹操西,魏武帝,东汉末,央求马超,北齐。   

神武帝高欢进攻西魏,隋文帝由此巡幸河东。

  

蒲津渡在交通上至关重要,一方面它连接着京城长安与边防重镇北都晋阳,另一方面,中原粮食、运城池盐经过这里,从富庶之地源源不断地西运长安,供给京城庞大的人口消费。蒲津是这条战略要道上的咽喉。

  

  

开元十二年(724),经兵部尚书张说奏请,唐玄宗敕命改建蒲津关河桥:将竹索改为铁链,铸造铁牛作为碇锚,将浮桥永久固定起来。一项举世闻名的工程,在蒲州城西门外开工。大约倾费了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仅耗铁量就用去了年产铁量的五分之四。在近乎两年的时间里,蒲州城西门外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蒲津关“河桥”奇迹般改变了新装,以全新的姿态走进这个如梦如幻的时代。大唐凭借着雄厚的国力,以及那个时代最高的技术水平,创造了一个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河桥既成,即被称名为“蒲津桥”。彼时,唐玄宗带着盛世群臣才子浩浩荡荡从蒲津铁桥西渡,在岸边,帝王群臣才子和诗而作。

  

  

当年,23岁的元稹,离开京城,就是踏着这道铁桥来到了黄河东岸的蒲州城,开始他的玫瑰初恋。“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这是他眼里的铁桥,仿若也预示着他爱情的铁索。

  

蒲津渡遗址模拟造型

  

蒲津桥一直沿用了500多年,直到金元战争,蒲津桥毁,后因为黄河改道,曾经气势雄伟的黄河铁牛被淹没于黄河故道中。1989年,黄河东岸的四尊铁牛以及相关的浮桥设备被发掘出土,这些唐朝古物甫一出土,便惊艳世人。每一尊铁牛重达六七十吨,即便是放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名副其实的镇河神兽。其古朴流畅的造型,力拔千钧的气势,形成的大唐盛世的强悍之风扑面而来。

  


  

叁.第三眼 北周望楼——鹳雀楼

  

723年,另一位年青的诗人路过蒲州城,前去长安寻求机会,恰逢黄河涨水,在蒲州古城盘桓居住数日。一日,他来到蒲州城西的一座高楼之上,远望黄河如一条金丝带,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位诗人名王之涣,他写的这首诗歌连同他登临的鹳雀楼一起载入中国文学史。

  

鹳雀楼在蒲州城西黄河中的河洲上,是北周初年宇文护所建,既为军事瞭望亦为镇守黄河浮桥。因楼高吸引黄河岸边的鹳雀栖息,干脆取名为“鹳雀楼”。据《隋书》记载,北周时,蒲州刺史宇文训和名将崔弘度二人,站在鹳雀楼上打赌,看谁敢从此楼跳下,不想崔弘度用轻功轻松从楼上跳下,完胜宇文训。

  

鹳雀楼星轨

  

经过王之涣诗词的传播,鹳雀楼声名鹊起,成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唯一一座位于黄河流域的名楼。来往于河东的诗人,纷纷登上鹳雀楼,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感,唐朝诗人李翰甚至还组织了众好友在鹳雀楼上搞了文人雅集,出了一本诗集,他又写了《河中鹳雀楼集序》。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市的黄河之滨,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600余年,元初毁于战火。

  

唐代诗人歌咏鹳雀楼的诗作中,以王之涣、畅当、李益三人的诗最为有名。畅当的《登鹳雀楼》曰:“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气最大。

  

新修的鹳雀楼

  

诗因楼而作,楼因诗而传,一首诗成就了一座楼。在王之涣之后,鹳雀楼就与这首千古绝唱化为永恒的文化符号,化为中原河山的代表。南宋时鹳雀楼所在的河东地区为金人占领,爱国诗人陆游对朝廷迟迟不能收复中原而愤愤不平,他有一首歌咏鹳雀楼的《杂感》:“一樽易致葡萄酒,万里难逢鹳雀楼。何日群胡异种尽,关河形胜得重游。”

  

唐朝是诗的国都,蒲州是诗的故乡。翻开《全唐诗》和《唐才子传》,就可找到近30位蒲州籍诗人的名字:张说、王维、王缙、柳浑、杨玉环、耿湋、吕渭、阎防、卢纶、卢简辞、卢简求、畅当、畅诸、柳中庸、杨巨源、柳公绰、吕温、柳道伦、柳宗元、姚系、柳公权、薛逢、柳珪、吕岩、聂夷中、司空图、王驾……他们闪耀在唐诗的星空,星汉灿烂,他们以灵动的情感思维,妙笔华彩为盛世唐朝谱写了一曲最壮美的乐章。

  

  


  

肆.第四眼 敕建唐寺——普救寺

  

如果鹳雀楼保留着好男儿建功立业、奔放豪迈的精神,那么禅音袅袅的普救寺,则因为一段爱情、一部戏而成为中外年轻人的爱情圣地,寄托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寺前广场上有一把同心大锁,一面书“愿天下人终成眷属”,一面书“永结同心”,誓要将中国人的唯美浪漫进行到家。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后改名为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院。《西厢记》中,张生初入蒲州城,店小二给他介绍了普救寺: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他去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登了宝塔,绕遍回廊,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才撞到他500年的风流冤家——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通过墙角联吟、月下听琴、私传诗简、花园相会等一系列的接触和了解。后来元稹赴京应试,在长安另娶高官之女,辜负了莺莺姑娘。

  

元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会真记》。400年后,金代的董解元以《莺莺传》的故事为蓝本,完成了长篇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元稹的爱情之殇,在董解元的笔下终成眷属。

  

昆曲《西厢记》

  

《西厢记》自面世以来,就有“天下之魁”的美称,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伟大的评论家金圣叹赞誉《西厢记》乃“天下之妙文”,甚至将《西厢记》作为第六才子书,与庄子、离骚、杜诗等作品并列。

  

时间又过了100年,元代人在董解元的基础上写就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王西厢》)的杂剧创作,王实甫的《西厢记》成为中国古典戏剧的不朽名作,引领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录,《西厢记》有明刊本41种;近人校辑印本6种,此外还收录曲谱8种,日本译5种。昆剧、徽剧、川剧、豫剧、越剧、蒲剧都有整本的《西厢记》以及《佳期》《拷红》单本。

  

  

明代,蒲剧商业发达,促进了蒲剧的诞生,永济也因此成为蒲剧的发源地,而随着蒲剧北上、东进,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相继出现,作为三大梆子的变种与源头,三晋大地响彻着蒲州梆子的激越豪迈,诞生在永济大地上的蒲剧,是名副其实的三晋戏曲源头,也是山西四大梆子公认的鼻祖。以《西厢记》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型的传统剧目,至今仍在全国各地的戏剧舞台反复上演。

  


  

第五眼 大唐美味——桑落酒

  

没有酒,就没有中国文学;没有酒,就没有唐诗的雄峰奇壑。唐朝诗人爱酒,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注于酒中,铸就了现在都无法企及的诗歌高峰。蒲州是唐诗的故乡,也是饮酒的乐园。

  

桑落酒是蒲州名酒,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河东郡有民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意思是河东人有在落桑季节酿酒的习俗。

  

在唐代,桑落酒非常有名,其出现在唐诗中的频率非常高。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中有云:“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诗”。郎士元还把蒲州的桑落酒寄给在袁州的好友,在《寄李袁州桑落酒》中诗中夸道:“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由于当时以喝桑落美酒为尚,朝贵们不远千里相购,互相赠送,该酒也被称为“鹤觞”。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关于该酒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相传南青州(今山东沂水一带)刺史毛鸿宾酷爱此酒,携此酒上任,途中被盗。众贼禁不住美酒的诱惑,喝得烂醉如泥,被官府擒获,所以该酒又名擒奸酒。桑落酒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当时的游子侠客中广泛流传着“不畏张弓挟刀,唯畏白堕春醪”的说法。

  

关于桑落酒的起因,在蒲州民间有这样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在古蒲州城外东南五里土龟塬后土祠下有个桑落泉,因是用此泉水酿出的酒,所以起名叫桑落酒。另一种说法是,蒲州有个酒作坊叫桑落坊,坊内有井,井旁有桑,每年桑葚成熟时,桑叶落入井内,用井水酿酒,故而起名桑落酒。

  

  

《齐民要术》中记载,此酒用糯性黍为原料,在桑叶飘落的深秋初冬时节酿制,低气温下酒慢慢发酵,在光阴里有了几分兰花的芳醇,有了流霞般的色泽,自唐代就成了宫廷“良酝署”必酿美酒,宋代则成为贡酒。

  

元稹浪漫、爱诗、也爱酒,口味刁钻,品酒颇有一套,任何酒经他一品,就能分辨一、二。他在诗中写道:“院榷和泥碱,官酤小曲醨”。他的好朋友白居易更是享乐高手,在诗中写道:“银榼携桑落,金炉上丽谯。”念旧的刘禹锡则是:“不知桑落酒,今岁与谁倾斜”,不知写此诗时,他想的是好友元稹还是柳宗元?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长安做官时曾写道:“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枝。”桑落酒成了每年十月赏菊标配美酒。一千多年过去了,菊花年年开,但桑落酒却已失传。现在的永济虽然恢复了桑落酒的制造,但用酿酒原料的却不是糯性黍,美味难再,终如天边流霞远去。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