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近日在太原博物馆举办讲座,题为“这是太原3354年真诚、义井、光舍、狄村、徐滩遗址考古发现”。标题中的每一处遗址,都是太原的历史,是太原人自古以来的“足迹”。
真诚遗址位置示意图
“镇城人”来自南方。
田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馆员。主持或参与了侯马金国遗址、夏县尹喜村遗址、浮山桥北墓地、乡宁县内杨园墓地、绛县衡水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讲座开始时,田重点介绍了真诚遗址。
镇城遗址出土彩陶
太原真诚遗址是今年3月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大量彩陶和一座五角形的房屋遗址,这是太原最早的仰韶时期的房屋遗址,距今约5500年。
「镇城人」从何而来?田指出,包括吕梁山在内的灵石口以北的晋中盆地,发现了6000年前人类活动的痕迹。只有祁县梁村、太谷上图河、娄烦童子崖等遗址还很难勾搭上“镇城人”。
真诚遗址五角形旧址
田通过与同时期翼城枣园遗址等其他遗址出土的彩陶、五角形房屋遗址进行对比,认为黄河拐弯处的津南、豫西、鲁东是真诚人的故乡,真诚遗址仍来源于枣园文化,属于文化时期。
“Y”形文化带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曾以《金代文化考古》为题,提出“Y”形文化带:从关中西部,从渭河到黄河,经汾水,穿过整个山西,在山西北部向西、向东发散,形成“Y”形文化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直根系统。
田认为,古代的“镇人”就在这条文化带上,在晋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易经人”往前走
“易经文化”的提出是山西考古界的一件大事。
1953年,易经遗址被发现。1956年、1967年和1991年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发现了骨灰盒、陶窑、彩陶壶和房屋遗址。大约在5000年前。田通过对义井遗址出土陶器的分析,以及考古学家对义井文化是文化区域发展的结果的描述,指出创造义井文化的义井人是远道而来使用文化的镇城人的后裔。
1994年,太原矿山机械厂发现两个骨灰盒和棺材,属于仰韶文化最晚期。田认为,墓葬中使用的骨灰盒是由易经文化的彩陶壶发展而来的。娄烦山城毛早在1977年就收藏了一件小口、鼓肚、耳的陶罐,也是由易经文化的瓮罐发展而来。这两处器物的发现,说明这一时期的太原古人已经从山地生活走向汾河流域,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田说,距今4700年以来,太原盆地没有发现类似汾阳“杏花文化”的遗迹,以侧装捧和单捧为代表,也没有发现同时期的遗址。也就是说,太原没有发现龙山文化早中期。到了4000年前的夏朝,太原盆地的考古发现达到了一个高峰,即以广舍遗址和东太保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
佘、东太保、徐滩、狄村、金胜、阳曲等遗址都属于距今3800年后的夏朝中晚期。田认为,1975年底村和1980年东太保两次发掘发现,从陶器的组合和类型来看,实际上应该是两座大墓,而不是遗址。
根据太原地区同时期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和田进一步判断,生活在该地区的夏朝中晚期的人不是夏人,而与商人关系密切。这是古代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组织进步的必然结果
田的《路线图》梳理了太原史前文化的发展。从5500年前到3800年前,太原古文化经历了五个大的历史时期,走向文明。
来自:太原日报
图片来源: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来源:太原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