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葡萄酒

10年红花郎进价,2010年产的15年红花郎多少钱一瓶

酒易淘 葡萄酒 2022-06-16 15:08:22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这个人应该会关注我,可能会很喜欢我。他通过看视频里我的作品向我表白。   

  

  但是,我实在看不惯他的差劲表现,直接给了他一锤子。   

  

  没想到他居然还手了,我只好再给他一锤,让他彻底死心。   

  

  这两天想说说各大白酒品牌的现状,但是想了很久。   

  

  这辆思想的马车,像一只灰溜溜的野狗,几十年前就跑掉了,仿佛看到了中国白酒品牌发展史上的几个弯道。   

  

  1988年(初始模式)   

  

  1998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品酒会,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品酒会,也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白酒的格局。   

  

  后来被称为舍得酒业的托曲酒搭上了末班车。   

  

  在四川拿过很多名酒,在国外拿过无数奖项的文君,错过了这个机会,也为日后两次卖淫埋下了伏笔。   

  

  白云边连续四次获得中国优质酒称号,最终与中国名酒称号失之交臂。   

  

  习酒、珍酒和坛酒是中国质量最好的酒。不同的是,习酒和珍酒选的是酱香型,而坛酒是清香型。   

  

  价格管制的放开,统购统销的结束,迫使各大酒厂不得不自谋生路。那53个优秀的,习惯了等待,依赖,想要,不营销的人,已经渐渐走进了死胡同。   

  

  1988年以前,泸州老窖是中国白酒的王者,产销量是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的总和,一万多个坑占主导地位。   

  

  产能是名酒庄的主要制约因素。   

  

  凭借汾酒风味优势,通过产能快速扩张,成长为白酒新老大哥。   

  

  茅台、五粮液、剑南春轮番涨价,“毛吴健”成为高档名酒的代名词。   

  

  秦池,孔子家,孔子宴等。开始砸钱央视,成为销量增长最快,品牌知名度提升最快的品牌。   

  

  五粮液通过深挖、广积粮、价格暴涨,迅速超越奉行人民白酒战略的汾酒,成为新的白酒之王。   

  

  从四川拉基酒灌出来卖的鲁酒,赚了不少钱。在川酒联合媒体的攻击下,迅速崩溃。   

  

  在龙头五粮液的带领下,浓香型川酒正在四处出击。逐渐取代香型,成为第一香型。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年份,许多酒厂都将产品命名为1988年。   

  

  1998年(蜕变与重生)   

  

  1998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国内货币政策开始收缩。很多疯狂借钱扩大生产的酒企,走得太远了,鸡蛋都被扯掉了。   

  

  价格和利润双双超过茅台的酒鬼酒,在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竞争中昙花一现,继而沉寂。   

  

  贵州很多酒厂损失最大,比如习酒、贵州醇、安久、美窖、亚西窖、平坝窖酒等。曾经红红火火的,都在这个时期夭折了。   

  

  董酒在内部的名利争夺和外部的市场变化中迷失了自我,成为了一个小众品牌。   

  

  收获最大的是茅台酒,号称“怒茅台”的白酒被它收藏;贵州泸州一号的种子选手贵州泸州春,被自己劣质的山寨产品,十年的官司,失败的多元化投资拖进了破产的深渊。   

  

  2000年的白酒税制改革对低价白酒造成了致命打击。那些奉行民间白酒战略的名酒脱离了大众,开始集体高端化。   

  

  单靠扩大生产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只有产能和价格一起涨,才能跟上市场的步伐。各大酒企纷纷改弦更张,产品逐渐多元化。   

  

  沱牌舍得、全兴方水晶、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国窖1573、洋河海天梦、高沟今世缘、双沟的珍宝坊、郎酒的红花郎、老白干的十八酒厂等,都源于那些年的巨变。   

  

  随着涨价和变化而成为主流的酒企,不变就死或沉,价格提不起来,新品搭不起来,基本都在消亡。   

  

  就算是中国名酒,也是注定的。黄鹤楼、武陵、宋河良野、宝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有成功蜕变的,有失败蜕变的,还有不伦不类的   

  

  中国自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发展迅速,酒水需求非常旺盛,各大酒企赚得盆满钵满。   

  

  没过多久,茅台超越五粮液登上白酒最高宝座,得益于大幅提价、产能上升以及各种故事的流传。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一个转折点的开始。但在4万亿的庞大基建下,白酒行业一路飙升至2012年。   

  

  当年扩大的产能直到2016年才最终释放:1358.4万升。2002年到2012年,是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各大白酒公司扩张迅速。只要敢扩产,敢涨价,就能混得很好。   

  

  2012年,随着顾靖贡酒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以及国家严控三公消费,一系列打击接踵而至。   

  

  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期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酒厂正在压货,迅速提价。遇到突然遇冷的市场,很多经营白酒几十年的经销商血本无归。   

  

  2013-2016年的白酒经销商,怎么都是一个惨字,被厂家打死的哭喊声到处都是。   

  

  一些库存压力大的酒厂和经销商正在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倾销商品。市场价600多的红花郎10,电商往往在180左右;同样600多个国家机密,只要99个;国坑批发价从999降到500左右;500左右一瓶的难求天妃,市场价直接到了700~800元,电商价格一度突破出厂价。   

  

  那些年,酒厂和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对于白酒爱好者来说却是最幸福的时刻,因为买什么都划算。   

  

  2018(与酱共舞)   

  

  2016年,在茅台的带领下,酒企开始走出泥潭。   

  

  2018年,茅台的价格开始稳步上升,并且再次   

了一瓶难求的地步。茅台的飞涨,带动了酱香热潮。

  

在疫情反复蹂躏下,避险资金纷纷进入酱酒,小资本囤积炒作,大资本买厂或联合媒体编故事。

  

它们按着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脑袋,反复用媒体的喉舌给大众洗脑,不停灌输酱酒的各种好。

  

短短两三年时间,酱酒迅速膨胀。

  

资本只在乎利益最大化,根本无暇顾及香型转换和大众认可需要时间和积累。

  

酱香酒厂都在疯狂扩产,经销商都在积极备货和开发贴牌产品。

  

消费者呢?疫情之下消费者的收入,根本追不上一年连涨四五次的酒价。

  

最近几年,各大酒企的利润逐年攀升,靠的是什么?不是消费者变多了,也不是销量变大了,而是价格涨的越来越快了。

  

某些酒企的产销量年年下滑,利润却逐年攀升,全靠“提价”这股仙气儿吊着。

  

疫情第三年了,现在酒价还能继续涨么?茅台牛年生肖酒,从6000多,涨到3000多;虎年生肖酒,依然是这么个套路。

  

茅台1935的爆炒,不过是回光返照的一抹掠影,茅台投资41亿元的系列酒产能,早晚把它扯下神坛。

  

被疫情反复鞭打消费者,对收入预期的悲观,会逐渐改变消费预期。

  

疫情之前,居民新增存款金额是一个下降的趋势。疫情来临之后,新增存款金额不降反增,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通过疫情前后的存款金额变化,可以看出消费者都在趋于谨慎消费。

  

大家都感受到了寒冬,还会继续花越来越多的钱,买酒质一模一样甚至越来越差的酒吗?

  

纵观中国白酒史,只有酒鬼是个另类,某些借尸还魂和咋咋呼呼的新生品牌,就像清明坟前刚烧完纸钱的一阵风。

  

风起的时候,它们随风起舞,还带着一点虚幻的金钱味道。

  

风一停,徒留遍地灰尘。

  

那些积压大堆杂七杂八破烂酱酒的经销商,那些涨过头的三四线品牌,好日子真快到头了......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