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市场是一厢情愿的把借壳预期投射到你的绳子上,但只有时间会知道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不是酒。
“经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东核实,除公司已披露的公告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没有参与与葡萄酒企业‘借壳’或‘重组’的谈判或协商,也没有从事葡萄酒相关业务的计划。有关公司‘借壳酒企’的相关传闻不实。”
这是贵生(600992)的第二次澄清。SH)近几年。虽然穷尽,但二级市场投资者并不买账。
很早就有一个传闻,贵州本地的一家酒企在你绳的后门上市,股价的持续上涨和走强也说明了这一点。
从2021年年中开始,贵生的股价就像火箭一样节节攀升,从7元多到最高接近15元,股价翻了一倍。甚至从2月10日开始,已经连续三板,表现非常强劲。
是一家主营钢丝绳、钢丝、钢绞线的贵绳,主要从事钢材加工贸易。公司既不是新能源、超空间、数字经济等市场的主流热点。经营业绩平平。然而,股价走势对投资者来说是如此的扑朔迷离。
唯一能解释这个的就是借壳预期。
为何是贵绳
按照常理,贵绳这种主营传统钢材加工,营收规模几乎停滞不前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不应该受到如此礼遇。真正刺激股价的是“壳资源”的价值。
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白酒、煤化工、电力、建材、医药是贵州的支柱产业。而这些只是目前上市的“困难户”。除了时间成本长,与新兴行业相比,上市难度也大大增加。
其中,白酒是贵州未来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异军突起,与浓香型白酒分庭抗礼。更别说浓香型聚集地四川有五粮液(000858。SZ)、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000568。SZ)和舍得酒业(600702。SH),而省外的苏酒、徽酒都是浓香型的天下。
目前只有贵州茅台(600519。SH)是酱香型企业上市,因此推动贵州白酒企业上市成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仁怀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培育5家白酒上市公司;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直接提出,培育提升习酒、国泰、金沙、珍酒、董酒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加快企业上市。
此外,2月16日《贵州省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公告,提出力争2021年和2022年分别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和5家,2023年底新增公司总数超过15家。其中,遵义新增3家以上。
在遵义市,国台和习酒的呼声最高。
当然,规划只是愿景的一个方面。最终能不能落地,怎么落地,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上市无非是两个选择:直接IPO和借壳上市。直接IPO进度慢,排队时间成本最不确定。习酒、国泰相继终止IPO。郎酒自2021年6月更新IPO后再无消息。当时距离招股书首次披露已经过去了一年。
所以,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借壳。贵州33家上市公司中,符合“传统行业、业绩较差、贵州省国资背景”的公司只有一家。而中天金融(000540。SZ)和*ST天成(600112。SH)符合前两个条件,但大股东是私人集团,所以排除在外。
贵广网络(600996。SH),同样的“丑闻”,最终被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控制。同时,茅台集团持有贵广网络11.55%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大股东不一样,茅台集团参股导致的同业竞争让桂
他提出要“解放思想,学会算大账,切实解决企业规模、大小、市值低等实际问题”,“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请进来、走出去’步伐,把企业改革发展纳入全省新型工业化总体布局”。
李炳军的演讲充满了神秘。对于一家业绩平平的地方钢材加工企业,如何“切实”解决规模和市值低的问题,“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意义何在?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酒企的借壳。
习酒上市猜想
无论是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的十四五规划,甚至习水县关于支持和推动习酒上市的表态,习酒上市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白酒市场一波三折。从近期习酒财务公司向茅台集团转让股权的情况来看,习酒的权益变动上市已经到了实操阶段。
早在2012年就有消息称,习酒被要求年内完成香港上市,以实现2015年集团营收800亿元;不久后,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袁仁国表示,习酒将于2013年2月登陆港股市场。
2014年,贵州省国资委(SASAC)再次提出习酒上市,要求茅台集团在保持对习酒控股地位的基础上,引入中粮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力争2014年底前上市。
2017年,茅台集团提出习酒将于2020年上市,但2019年10月因同业竞争被迫终止。
并于2014年提出
引入中粮作为战略投资者一事,中粮确实被引入了,但2019年1月中粮等股东退出,茅台集团又重新持有习酒100%股权。历经一系列操作后习酒上市仍是悬念,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就在2021年5月底,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省内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名单,习酒赫然在列。
为解决“茅习”间同业竞争问题,茅台也尝试过根本性的努力,即全面收购习酒酱香型酒经营性资产。而且协议都已经签好(2001年1月签订),准备以2.58亿元收购,但后期收购事项并没有实施,就是出于习酒品牌发展及未来上市的考虑。
现在习酒主要营收增长点就在酱酒品类上,如主力窖藏系列和高端君品酒,酱酒产品营收占比早也已超过70%。如果当时茅台把习酒酱酒产能也一并收购,习酒酱酒品牌也随之消失,不光是发展问题,上市更是不可能。
那问题的关键是,“阻挠”习酒上市的那些因素解决了吗?
严格来说并没有解决,但不是没有解决办法。阻挠习酒上市的主要问题是与茅台股份公司的同业竞争,在香型、价格、消费群体以及营销渠道上都有些重叠。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集中在于茅台集团与习酒的股权关系上,所以习酒要上市,就必须在股权关系上与茅台划清界限,要迈过的一道关,之后才是上市路径选择问题。
与茅台划清界限,有且仅有转让茅台集团持股这一条办法,也就是让习酒从茅台集团独立。
转让给除贵州国资委(茅台集团实控人)之外的任何主体都不现实,毕竟存在如果发行人主营业务和企业高管、实控人发生重大变化,则自划转后三年内不能IPO的规定,时间成本太高。
在贵州省国资委下属集团公司内划转,与贵绳股份相对应的,就只有黔晟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了(贵绳股份实控人,贵州国资委旗下机构,以下简称“黔晟国资”)。
而这一划转运作实则早已开始。早在2020年9月,贵州国资委就将自身持有的贵绳股份股权划转到黔晟国资下面。
如果将习酒也划转至到黔晟国资旗下,这样不仅与茅台集团撇清了关系,还助力了借壳贵绳上市计划,如此习酒的上市过程会快很多。
放眼资本市场并不缺乏这样的借壳案例,白酒行业就有如红星借壳大豪科技( 002140.SZ)就是典型的北京国资委主导筹划。
2020年11月,大豪科技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北京一轻控股旗下一轻资产100%股权,并向北京京泰投资管理中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北京红星45%股份。实现一轻资产旗下红星、北冰洋等品牌的借壳上市。
很明显,红星借壳案例为习酒提供了很好的样本。虽然贵绳股份官方屡次否认,但这种预期始终存在。
近期习酒关于茅台财务股权转让再次引发投资者猜想。
1月20日,贵州银保监局信息显示,同意习酒将其持有的茅台财务公司5%的股权划转给茅台集团。至此习酒除了与茅台集团股权关系外,不再持有任何集团内公司股权,迈出了“去茅台化”第一步。
图片来源:天眼查
另外,在2021年4月,习酒注册资本从6.7亿增加到12亿,跟茅台股份公司的12.56亿非常接近。这又是习酒上市前改革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
把答案交给时间
习酒借壳贵绳一事,在没有官方实锤前,任何猜想都只是推测,即便借壳的可能性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十四五计划工作的推进,习酒上市注定不会遥远。
对比贵绳股份,在经历了12月中旬以来的暴涨后,截至3月2日,总市值仍然只有34亿。
而习酒2021年130亿营收,按照2021年三季度白酒行业销售净利率37.56%计算(数据来自同花顺问财),预计2021年净利润近49亿。按行业市盈率滚动PE42.81倍(截至2月22日,申万白酒统计),可粗略得知习酒市值2100亿。
这样相差60倍的巨大市值差,足以值得资本去冒险。
但风险与收益同在。为进一步挖掘贵绳股份短期股价暴涨逻辑,经与东方财富雪球知乎等平台 几位长期跟踪习酒的大 V和专业投资者进行交流后,一致认为当前贵绳走势是炒作所致。而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
贵绳短期虽受借壳预期走强,但借壳预期落空、借壳标的转移、借壳时间等等都是不确定因素。所以即便存在借壳预期,当下资金大幅介入博弈大于实际。毕竟,没人愿意放弃一夜暴富带来的快感。
本文源自阿尔法工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