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还的总还。一大早,在薅羊毛拼多多参加狂欢的部分用户发现,部分订单被拼多多平台强行取消,部分充值话费的网友发现,自己的话费被运营商强行退回。
但出乎意料的是,薅羊毛现在可以自信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有用户在接受采访时义愤填膺,认为自己只是拿到了一张优惠券,平台不应该强行注销。更搞笑的是,还有很多媒体人和意见领袖跟在后面,认为平台的过错不应该让用户承担损失。
劫富济贫是底层人性的一部分,但劫富济贫在逻辑和规则上永远是错误的。尊重他人的财产权是基本社会规则的一部分,而薅羊毛和互联网黑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数据时代的诈骗和盗窃。
在品多多今天提供的详细声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羊毛党作为灰色产业是如何侵占企业利益的。
声明称,羊毛党使用的优惠券是拼多多与某电视节目合作产生的临时优惠券,从未在任何公开推广活动中出现过,也未开设任何公开入口。黑产团队通过非正常渠道发现漏洞并生成二维码,并在公共领域传播。
这是明显的技术犯罪,与传统意义上的“薅羊毛”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这就相当于一个专业团队发现了别人门锁上的洞,撬开门锁去偷,而且,为了逃避责任,干脆把门打开,让大家进来拿东西回家,以此制造“公开发券”的假象,来逃避偷窃的责任。
所以用户完全没有理由抱怨平台不应该收回优惠券。用户没有理由拿走原本属于平台的东西,无论是遇到别人开门,还是高速公路上货车侧翻。这是对他人财产权的基本尊重,失主应该能够采取各种措施追回损失的资产。
对于拼多多这样的新晋巨头来说,这次攻击暴露了他们风控体系的基本漏洞。然而,更值得反思的是,一个本质上严重窃取公司财务的案件,为何在舆论上却陷入了一场无辜的狂欢?
因为盗窃团伙除了盗窃,不可能给所有人开一扇门,所以认为盗窃本身在道德上是合法的。也不能因为技术窃取的便利性和无障碍性,让旁观者轻易理解他人,容忍自己。
当“羊毛党”这个词第一次见诸报端的时候,它确实享有过一段时间的道德豁免特权。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因为风控体系和制度的设计问题,往往会有一些折扣漏洞可以被用户利用。然后,羊毛党也在很多人心中产生了“个人通过精明的算计与商业巨头讨价还价”的错觉。
拼多多出现技术缺陷,100元无门槛领取代金券,引发羊毛党狂欢。
然而,随着技术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升级,普通人意义上的“薅羊毛”空间几乎不存在了。羊毛党已经成为一个职业犯罪团伙。他们拥有大量的黑手机卡,并利用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漏洞疯狂获利。
其实现在有不少羊毛党,就是利用技术漏洞进行高科技犯罪,游走在诈骗盗窃边缘的职业团伙。
此前有专业机构做过统计,国内网络黑产上下游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从传统银行、保险公司到电商平台,都成为了他们攻击的目标。
这是对我们商业环境和共识的公然违背。大众要认识到,黑产队不是叛逆英雄,也不是草根代表。它们不仅侵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剥夺了用户的红利,最终破坏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链接。
打击黑产和羊毛党,应该也是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共识。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