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糟糕的谢梅酒
由于出身家庭的成长环境、个人爱好和八年军旅生活的磨练,大姐夫节俭自律。虽然他有点酒量,但平时很少喝酒。
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才和家人喝酒。因为他不常喝酒,酒场气氛高的时候,难免拿不住酒盅,经常喝醉,回来就躺一天。
用我姐的话来说就是“抓到免费饮料就拼命喝。”虽然你抱怨,但是过了40,你姐理解他。难得你一醉方休,放下疲惫的神经,借酒消愁,大胆释放中年的无奈。
有一年春节回老家,和大姐夫去参加一个酒席,看到他喝醉的场面。我被深深打动了:
那是大姐做媒成功,街上高家的二丫给八中西家的李贵*(李的老婆和我大姐是高中同学)的儿子说了。
双方都很满意。等男孩过年吉日结婚,就带二丫去大城市,一起打工。
李家为了感谢媒人,说要千方百计感谢媒人一顿大喝,顺便商量一下以后结婚的事(媒人结婚那天要带婚车)。
作为姐姐,自然不方便去。李家坐在家里磨蘑菇,要替老婆出征。年底我们都坐在一起,而我和李鬼*的表哥也是高中同学。看到我在家,我被拽过去。
我老家谢媒酒的规矩,要求应声虫两人上阵。当我姐姐看到李的真诚时,她拒绝了。不过,还是让我和大姐夫一起去,提醒他,别喝多了。
酒场按徐州规矩落座后,大姐夫是主宾,我是副宾,赶鸭子上架。我没办法。知道国家有很多喝酒的规矩,很容易喝醉,我就致力于“拿着酒盅”的原则,不能让大姐夫喝多了。
还在公司认识了两个熟人。一个是苗三,苗楼村一个近家的儿子,大舅子,嫁到了李茜家。按照苗家的家规,苗桂得叫“小少爷”。
一个是谭洼村苗春雨那庄的女婿。按照苗春雨的孩子名字,苗桂得叫“叔叔”。
他们两个气场十足,肚子大,腰圆,一看就知道是“有经验的(酒鬼)老兵”。
一坐下,就看到大姐夫这两句热情的问候,喊着“小少爷”“大伯伯”,就知道那天的酒场不容易脱身。大姐夫耳根子软,非要被“奉酒”搞晕。
2.在我的家乡,酒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家乡位于苏、鲁、皖、豫交界的黄泛区。酒场的规则纷繁复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陪主宾,陪主宾。最好是站进去躺着出去。这是主人家接待成功的标志。
有一首民谣说“大江南北,却喝不到苏北;黄河两岸,不能喝郫县;郫县的人都喝了,八集都没喝好。”曹八吉是邳西南的百年古镇,酒风更胜一筹。当时,方婷葡萄酒的分厂建在八一。
我家乡的酒场规矩很多,堪比足球比赛,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半。
酒量差的上半场就被打倒了;如果酒场氛围好,可能要进加时赛;
有些好喝的酒庄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都可以喝,这当然是特例。
郫县酒场,前半段的酒规是,“酒场无父子”,由酒帅按既定规则监督执行。开幕式大致是“一二三,三二一”。面对着桌上的凉菜,这里的所有人在开幕式上端上了六杯酒。
(过去,我的家乡习惯用高脚杯,一杯或两杯,也就是说,如果热菜没有上桌,我会
愿意玩通关的陪客,每跑完一圈,中场休息,坐一坐,上个厕所,洗个手,出去抽根烟。陪同嘉宾讨论下半场策略,嘉宾讨论防守反击。
然后,酒场进入下半场,继续盘根错节。后半段主要是加深友谊,喝酒,自由活动。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谈友情,亲情,友情。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喝一杯。如果第二次见面,喝加深酒;如果很久没见了,来一杯感伤的小酒等。而且一杯至少两杯,或者一杯可以代替两杯或者两杯代替四杯,这叫“应声虫”。
尤其是后半段,注意晚辈给长辈酿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上酒(给长辈或地位较高的年长客人两杯)。这里敬酒,就是毕恭毕敬地举着酒杯,请对方喝。在对方喝完之前,你绝对不能坐下。如果客人装不下多少白酒,可以“蘸一杯,喝两杯”。给客人上酒后,上酒的人要为客人拿起筷子,让客人吃菜。这个程序将会完成。)、
敬酒(一般是两杯,敬酒者会和他喝一杯,以示敬意。)、
抬酒(其他两人喝酒时,第三者帮忙抬酒,提一提,为了活跃气氛,适当陪喝),
陪酒就是陪你边喝边聊。你想喝多少他就喝多少。有恭敬的意思).
总之,只要能找出原因,把酒送下去,就算可以了。
下半场同伴们会互相敬酒,做饮料,做饮料,做游戏,下喝酒的命令,设陷阱,抓把柄,在混乱中抓住对方的错误,做各种饮料,目的是在欢快友好的气氛中消费一瓶瓶白酒;
宴席“大鲤鱼”上桌后,虽标志着结束,但仍有“鱼头酒”的说法。
整条鱼上桌后,酒桌上资历最长、年龄最大或威望最高的人要先喝一杯酒,剪彩,用筷子点鱼头,招呼大家“一起来”。
但人一般不动,因为这时候讲究“头三尾四”和“腰五肚六”,鱼头是钝的。
的人喝三个酒、鱼尾冲着的人喝四个酒,鱼腰对着的人喝五个酒、鱼背对着的喝六个酒,这样一闹,一瓶白酒又分完了。一般,鱼头对着的人每喝一次,所有的客人都要陪一次,毕竟鱼头冲着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怎么也要给足面子。
倒数第二步,应该是共同平端三个酒,呼应一下开场的六个酒,如果桌子上还有白酒的话的,酒司令就安排“瓶底酒”,也说是“财气酒”,给还没够量的人满上;
最后一步,是各扫门前盅,共同喝干见底,才能进入吃饭程序。
酒宴在几个人被无情淘汰中、在主家热情致辞中圆满结束。
此时,客人已醉成一滩烂泥,主人和主陪走路打晃,宾客尽欢,天老大我老二、恨地软怪路窄,酒意盎然中又其乐融融。
3.我俩被围攻
大姐夫那天是主宾,自然是各位陪客重点围攻的对象。
他一开始还是很谨慎的,见开场的酒杯太大,就“严肃”要求换成小酒盅,主随客便,原来的平端六两酒,变成了六小杯,一两酒,不算多。
一两开场酒下肚后,他还是步步为营,以话搪塞、转移焦点,扯一些在外打工的趣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希望蒙混过关。
可架不住四五个陪客,一圈圈“治酒”打通关,不喝不喝,车轮战上半场也喝了三四两。
中场休息时,他脑子还是清醒的,一直告诉我,要把住酒盅,下半场开场喝两杯就门前盅。
下半场,本房孙子苗三和潭洼村的“表外孙”开始表现,两人就不停端酒、敬酒、抬酒了,一套套说辞,说得苗贵喜笑颜开、无法拒绝,只好一杯杯半推半就的下肚,喝到兴起时,我踩他的脚,他都不以为意,我知道他是进入状态了。
陪客们这时,故意不和他喝了,说让他休息一会,转而攻击我。
我原本定的原则是(这些原则事先也告诉苗贵了。):
―不主动出击、嘻打哈笑、以守为攻;
―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都七八分醉时,找准机会以水代酒;
―干杯后,不立刻咽下去,找时机用毛巾抹嘴,把酒吐出;
―插科打诨,通过谈话聊天、甚至争执,扰乱局面、转移焦点;
―碰杯时假装没拿稳酒盅,故意洒酒、颠酒,一杯酒能洒出三分之一;
―适时挑起话题,让对方相互残杀。
4.哥俩没丢人
见他们围攻我,大姐夫稍事休整后,不明白我是在扮猪吃虎,以为我酒量不行了,为了掩护我,转而开始发起自杀式冲锋、主动回敬。
人家都是酒场老手,以逸待劳,等的就是这个,结果又是一番车轮大战,把苗贵彻底灌晕了。他还是太实在,最后时刻把不住酒盅,只知道凭借血气之勇。
我看他鲤鱼上桌时“剪彩”的动作,已经不灵活了,就知道,临门一脚,该我顶上来了,我耳语他用军人的意志坐稳扶好,再坚持十五分钟,可别在钱李家吐酒丢人。
我当时还留了三两的酒量,吃鱼头时,果断采取杀手锏,擒贼先擒王,直接回敬主陪,并以年龄小为理由,要求其他陪客一起,陪一半的量,分两口喝掉。
那些老客,也喝得醉醺醺的,被主陪一声令下,和我一起端了起来。
果不其然,陪客中也出现了两个掉链子的,我的高中同学以及他的小叔。两人一两五的白酒两口喝下,眼神迷离,身子直接不听使唤了,我同学直接出去吐酒,就再没进屋来。
十个人出现了三个醉酒的,我随后要求门前盅了,不然真回不去了。
主陪和主家顺水推舟,各扫门前雪,皆大欢喜,圆满结束。
5.半路差点把他丢了
酒场结束后,我骑着电动车,带着瘫软如泥的大姐夫,一路摇摇晃晃的,骑回了家,半路上,他还秃噜了几次,滑了下去,我骑了多远,发现人丢了,又回去找他。
醉眼朦胧的我,歪歪斜斜地把他扶起来,重新绑上,也不知道怎么的,终于回到了家里,然后把他扔到床上,盖上被子。
我在漫天野湖里跑了一大圈,充分释放了酒气,然后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那次,喝酒任务圆满完成,可接亲商量的事情,一句也没说,这糊涂酒喝的,真是晕到家了,不过真有郎舅出征、不辱使命的感觉。
那时,正是我的酒量巅峰,大概能喝一斤;大姐夫的酒量,只能有六两,那次谢媒大酒,算我俩超水平发挥,加起来估计喝了两斤,没算丢人。
现在两人加起来,能有个六两,就差不多了。
俱往矣,不觉已经是十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