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 鹏
小雪已过,很多地方都下了初雪。除了堆雪人,你想试试这些游戏吗?
春天看夜樱,夏天看星星,秋天赏月,冬天看初雪,一直是古人四季的乐事。无论是从窗口看雪,还是在寻梅的雪中漫步,还是在沏茶中烹煮雪,都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优雅和趣味。
吟诗弄赋
下雪的时候,远山是白的,水是纯的。文人雅士面对这种情况,自然是吟诗作赋,得到诗句。东晋著名学者杨复曾写过一首四言诗,《雪赞》,写着“京师清明欲变,气尽;大象能鲜,则清净明。”阴环部长赞不绝口,亲笔题写在扇子上。崇谢安曾在一个“冷雪天”聚会,召集家里的孩子“谈文艺”。说话间,谢安手指漫天飞舞,连声问道:“雪是什么样的?”他的侄子谢朗脱口而出:“撒盐在空中有问题。”谢安的侄女、才女谢道韫说:“没有柳絮,风就吹。”
后来,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羲之的五子的妹夫,也在一个雪夜去拜访了戴。那时,王徽之住在殷珊(今浙江绍兴),那里的夜里下着雪。他听到簌簌落雪声,便在梦中惊醒,叫仆人打开家门,“环顾皎然”,见白雪映月,于是喝了一杯酒,唱起西晋《左思《招隐诗》。如诗所云,“杖招隐士,古今尽毁。石洞无构,山中有琴。雪停在阴山,丹姚远杨林”。沉吟良久,一杯酒过半,忽觉这一夜,这一雪,这一酒,这一诗,都需要有人来共饮共唱,于是想起了他的好友,也就是道。
戴奎住在单县(今浙江绍兴嵊州),离殷珊近200英里。如今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距离在古代都算长了,更何况是雪夜。那天晚上,王徽之不顾障碍和路途的长度,“乘船”了。在你到达戴奎的门前逗留一晚。正在敲门,但王徽之“回来”了,转身返回。当被问及原因时,王徽之回答说:“我是一时兴起去的,但又回来了,所以我为什么要穿它?”。后人评价为魏晋风度的代表,其《雪夜访戴》名副其实。
饮酒烹茶
王徽之“雪夜访戴”未遇,白居易落雪前呼朋唤友。一天晚上,天空阴沉,一场薄雪正在酝酿。白居易家的青蚂蚁酒刚酿到最好的时候,小泥炉里的火正烧得轰轰烈烈,嫣红的火苗映着飘着气泡的青蚂蚁酒。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邀请他的朋友刘师九来喝酒:“旧瓶子里有一线绿色,安静的炉子里有一丝红色。外面黄昏有雪的感觉,里面来杯酒怎么样? "刘十九收到了诗,想必他应该可以开车去那里,和他一起围着火炉喝酒,度过这个下雪的夜晚。
雪夜小酌一杯,自称酒仙的李白必不可少。李白有一次在秋浦清溪的一个雪夜和朋友喝酒。“雪花酒熄了,他觉得夜凉了。”一杯下去温暖他的心和身体。在“吴昨夜雪”的天气里,李白写了一首诗给他的好朋友王十二,回忆他们在那年的一个雪夜喝了一杯,他说:“人生漂泊百年,爱情长存。”
同样是雪夜,杜牧的饮酒却有点落寞。身为地方刺史的他,喝的是“初冬之夜”,喝的是酒借酒消愁“偶尔求爱”,冷天结束,独饮一盏烛,只有“客袖侵霜烛盘”,这让他更觉挂影伤身。我甚至更担心酒,所以我不得不停止喝酒,袖手旁观休息
三五好友喝一杯雪,自然少不了一杯绿茶。据南宋吴,《梦梁录》“诗人、才子以蜡雪泡茶,吟诗咏歌,甚至异口同声”。雪清味甜时,井泉以自有茶炉煮炒。古人喜欢把树枝上的新雪扫掉,然后把茶煮开。唐代陆龟蒙有句诗“坐在松涛间看雪沸”,白居易也曾“背霜句尝雪水茶”。冬天司空图困的时候,“半夜的茶,满是惊喜,是寒窗的竹与雪”。
但根据清代地震平均数《茶说择水》,“雪水味清,但有土气,年后才可饮”。因此,真正优雅的人会将花瓣上的雪融化,然后储存在罐子里,埋在地下,以备来年使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给宝玉沏了五年前采的梅花雪茶。雪花上,有一片静谧的木本;梅子落雪,无香。明代郜琏(《扫雪烹茶玩画》)说:“茶用雪煮,滋味更清.它无尘不污,啜一口就足以破寒”。
用雪煮茶不仅是雪的味道,而且是健康的。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腊雪味甘,性寒无毒,能治百毒,可治天齐之疫”,对疫情有很好的疗效。一杯“雪打玉泉茶酪”入肺,“我什么都不在乎,也不愿在人间活百年”(陆游《雪后煎茶》)。
踏雪寻梅,湖心看雪
当你长时间围着火炉喝茶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热。有的人忍不住,起身推门,在踏雪,看“梅花破玉,飞耀”。南北朝时,梁国坚有33,360,010-30,000个文帝萧纲,诗中说“永远不要惊讶梅花迟开,你会在雪中惊鸿一瞥”;北宋欧阳修曾见“梅花开初冬雪,薛梅圆融,喜鹊穿花转”;南宋时,张孝祥写道,薛梅相依。“雪月最合适,薛梅是最美的地方。”“世界独一无二,唯有梅花枝头雪盖。”
如果梅花上没有雪,兴趣就会少一点。南宋女词人朱直言“寄语梅花,枝头无雪难耐。”刘克庄甚至批评天气不好,说“无梅则最差,无雪则梅花寒。”被天气惹恼了,我不教刘藤去周楠”。只有薛梅彼此和谐,我们才能相映成趣。正如卢梅坡所说,“有梅无雪,则无灵;如果有雪,就不会有诗。晚霞诗一整天都是雪,很有梅的春天”;阿清人徐天全也有诗说:“梅开催催梅,催人举杯”。
欧阳修去寻梅雪游,张岱在雪夜乘船游湖。明末崇祯五年(1632年)十二月,张岱住在杭州西湖边。恰逢大雪。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晚上“更定”即八点左右,大雪初歇,云散月出,挂于中天,张岱性之所至,雇一叶孤舟,着毳衣,拥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舟行湖中,放眼望去,只见“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宛若宣纸一张;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彷如墨痕数道。一幅雪夜西湖的山水卷轴在张岱面前徐徐展开。
深夜不眠,驾舟观雪,已是痴雪之至,却未想雪中更有痴情者。张岱刚到湖心亭,就见亭中已有两人铺好毡席,相对而坐,旁有一小童“烧酒炉正沸”。亭中二人见张岱上来,顿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大喜言道“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说罢便拉张岱同饮。三人煮酒观雪,张岱“强饮三大白”。闲话生平,原来二人是金陵南京人氏,亦是客居于此。酒后别过,张岱乘船而归,船家喃喃语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有人大宴宾客,有人负重前行
飞雪之日,文人的阳春白雪固然风雅之至,街巷邻里的万家灯火也有颇多情趣。唐人经常以落雪为号,宴请宾客。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长安“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夫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客人到齐后,“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暖寒之会”。
这一习俗影响至宋代,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据《梦粱录》,豪贵之家在“天降瑞雪,则开筵饮宴”之外,还要“堆雪狮,装雪山,以会亲朋”,宾客“浅斟低唱,倚玉偎香”。宴罢,“或乘骑出湖边”,看“画亦不如”的“湖山雪景,瑶林琼树,翠峰似玉”。湖边画舫商家瞅准商机,“遇大雪亦有富家玩雪船”。如若雪停,“则邀朋约友,夜游天街,观舞队以预赏元夕”。游罢天街,自然少不了在夜市上大快朵颐,夜市上有“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蜊、螃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鹅梨、石榴、查子、榲桲、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足让人三尺垂涎。
皇家“禁中赏雪”,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御膳房还要“造杂煎品味,如春盘饾饤、羊羔儿酒以赐”。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不免有人缺衣少食,皇帝会于“内藏库支拨官券数百万,以犒诸军,及令临安府分给贫民,或皇后殿别自支犒”。在皇家的带动示范下,“贵家富室,亦各以钱米犒闾里之贫者”。
大雪纷飞之夜,有人安享岁月静好,有人在为天下负重前行。大漠“月黑雁飞高”,边关将士“大雪满弓刀”追击夜遁单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将士冒雪出征“铁骑绕龙城”。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朝廷权威不振。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风雪之夜,名将李愬率军冒雪飞度七十里关山险路,“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攻下最为跋扈的淮西藩镇,生擒藩帅吴元济。大唐由此筑底回升,实现“元和中兴”,几乎再现盛唐荣光。刘禹锡有诗云,“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若无沙场风雪红旗半卷,哪来苍生赏雪风雅浪漫。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