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茅台镇的红高粱逐渐成熟,两轮收酒接近尾声。几天后,大曲酱香型白酒的新征程就要开始了:重阳下沙。
沙子是我们的高粱。我们用的高粱只能是我们当地的红缨高粱,主要种植在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县。
就算你把这种高粱种子拿到山东和东北,也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还有这种高粱有什么特点?
皮很厚,颗粒很小,它的支链淀粉含量很高。
与北方高粱相比,北方高粱的直链淀粉含量更高,我们的支链淀粉含量更高。这个特点导致它耐煮,九次煮,八次发酵,七次提酒。
还有我们的高粱有什么特点?其高粱皮中的单宁含量极高。
我们的一棵高粱含有四颗葡萄那么多的单宁。所以,不管女人能不能喝白酒,女人都不喜欢说我喝点红酒美容,那是给老人喝的。其实白酒中也含有单宁、多酚等这些物质,所以高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特别重要的环节。
那么这种高粱还有什么其他特点呢?
很多事情放在过去,要靠天气吃饭,却无能为力。
今天,我们称之为坚持。其实我们高粱的断率,为什么叫束缚沙酒,其实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地方方言。束沙是什么意思,就是高粱不是磨的,是整粒的。
如果你把全谷物发酵,糖化效率肯定会很低。有了粉碎机这种机械化的工具,今天为什么不做呢?更像是一种传承和坚持。
在古代,我们在酿酒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高粱树皮又厚又小,那时候的粉碎工具是什么?
这是一个可旋转的石磨。石磨中间有个洞,这个深沟。高粱一旦放入石磨,只有20%左右的大颗粒被磨出来。
其他小颗粒在哪里?还是完整的。
不能破,所以没办法。然后煮五谷杂粮,发酵五谷杂粮。一次发酵后,就不出酒了。然后我再发酵,再发酵,反复发酵八次,煮九次,取酒七次,才可以拿出来。
今天很多事情真的很容易。但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艺不能丢。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上了大学,但也在外面读书,回来酿酒。但我认为提高生产力不能以牺牲葡萄酒质量为代价。
刚才我们讲了两个,两个是指两个喂食时间。
第二喂是重阳节煮我们的高粱。那我们为什么要扔两次高粱?
其实这个跟我们茅台谷的关系很大。茅台峡谷(到市区)只有十几公里长,我们的海拔差可以达到400米,大概是茅台镇海拔400米左右。
在仁怀的其他地方,它的海拔可以达到800多米。400米的海拔差,让我们高粱的成熟期只差一个月。所以山谷里的高粱在1999年重阳节之前就成熟了,所以我们先把它煮熟。
过了40天,山上的高粱收割了,然后我们又煮了新高粱。我们煮高粱,其实就是把原来的高粱挖出来,从地窖里挖出来,和新的高粱混在一起。
我们把第一批高粱放进了地窖。我们叫它下沙,我们把老高粱和新高粱混合在一起。这次叫粗砂。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也说明我们的人力投入特别大,成本特别高。
我们的葡萄酒产出率极低。
比如清香型的出酒率在50%左右,也就是说两斤粮食出一斤酒,浓香型的两斤半粮食能出一斤酒。当然也有质量更高的,三斤粮出一斤酒。
而我们的酱香型白酒,就是五斤粮食出一斤酒。里面有两斤半高粱和两斤半小麦。
所以这个成本很高,拿酒的过程也很辛苦。
我是国家品酒师葛传海。想了解更多酱香酒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我致力于为朋友选择纯粮好酒,分享酱香型白酒文化,传承和坚守匠心工艺,敬畏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