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是“鲁酒”的狂欢。鲁酒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酿酒界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长青树,永远秦池”“饮儒宴酒作文章于天下”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在当时各省市酒业还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时,山东酒业率先提出了“广告酒”的营销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可惜成功的是萧何,失败的是萧何。广告促进了鲁酒的成长,也加速了它的灭亡。过于依赖媒体广告,甚至远远超出企业的支付能力来投入广告,是否存在企业发展链条不断的原因?就像上世纪90年代,“秦池”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一个年产量不足万吨的小酒厂,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知名品牌企业。秦池六年攀上巅峰,却在更短的时间内跌入深渊.
无独有偶,央视第一位“标王”的儒宴酒也是广告时代的“受害者”。24年前,央视拿出固定的电视时间进行广告招标。当时孔府宴酒豪掷3000万,获得央视首届“标王”称号。当时其广告影响力远超茅台和五粮液。1995年,两个月就实现了2.7亿的销量,超过了当时大多数葡萄酒品牌。
但是20多年过去了,王彪的成功之路来得快去得也快。孔府宴酒几年都没有享受到“标王”的快乐,渐渐成了行业的“淘汰者”。当时的竞争对手茅台早已成为万亿市值的代言人,在白酒行业呈现出可圈可点的态势。另一方面,儒宴酒以1.3亿元的起拍价被搬上平台拍卖。更可悲的是只有一个申请人。
其实儒家宴酒的“没落”是有迹可循的。它不断重组,盲目向资本市场求助。这是它内部的管理失误,为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只剩下一个名壳。也因为赶上了“不景气”的年代,没落的岁月也恰逢鲁酒市场的不景气时期。当时,被称为“鲁酒龙头”的秦池酒业,因其在省内的基地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从四川大量收购原酒运回山东“勾兑”,引发品牌危机,牵连省内其他白酒品牌。整个鲁酒市场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从“高光”到被低价拍卖,儒家宴席酒有过辉煌的时候,却落得尘埃落定,让人扼腕叹息。所有曾经备受瞩目的“标王”都是如此,更何况一些小众品牌。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是否会消失。现在的白酒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山东白酒企业该如何大举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