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平时的文稿中,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当我们参加一些聚会时,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喜欢被称为老王、老李和劳伟。更有甚者,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听到同事们互称“老刘”、“老张”。好像都不用全名称呼对方,而且好像在姓氏前面加上“老”字,关系更亲切。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人在日常交流中喜欢在姓氏前加“老”字?
翻阅资料后,这本书,《“老”字趣谈》,详细介绍了我们平时的“老”文化。以下是一些摘录,与大家分享。人老了,男人自嘲为“老了”“老了”,女人则自称为我们平时看的古代电视剧里的“老婆子”“老太婆”。
从尊老的角度来说,晚辈一般习惯被称呼为“老人”、“老头”、“老头”、“老头”、“老太太”、“老太太”;对于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般在姓氏后面加上老字,尊称有:张老、刘老、李老、王老等。为了表示尊重。从尊敬老人的人的角度来说,叫老人“老头”、“老妖怪”、“老妖精”,就是说他们老而无知,老而不实,老谋深算,老而无用。那么从不服老的角度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们习惯于吹嘘“老有所养”、“老马识路”、“老有所成”。
汉字“老”的含义不仅仅是年老,它的应用场景是灵活多变的。“古语”常用来区分人和人的年龄。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上下级关系中,比如直呼其全名,总会让人觉得亲近起来有点太突兀,有时领导的名字一般也不会随便给你。说的时候有时候会忘记,因为不经常接触,但是能很好的记住自己的姓。然后把自己的年龄和对方的年龄对比一下。如果对方比你大,那么久而久之。“小”这个词的用法和来源将在另一个时间详细讨论。
“老”字的用法是多变而灵活的,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很多用法都很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用“老”字称呼别人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中西文化中,只要正视这一点,就显示了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