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从跟随牛得草学艺以来,凭着执着和热情,致力传承光大牛派艺术,除了演唱牛得草的传统节目外,还不断出新品、出精品,可以说是牛得草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金不换,1968年出生于新乡封丘县,原名金振秀。小时候,受到戏曲的耳濡目染,也有了想学戏的想法。1981年,金不换进入开封一所戏校,开始了学艺生涯。1984年,金不换考进了牛得草所在的鹤壁市豫剧团。进了剧团后,金不换好似如鱼得水,起早贪黑刻苦训练。他的精神感动了牛得草。牛得草有了培养他的想法,并给他取了艺名“金不换”。1988年,牛得草指导金不换排练了《卷席筒》《七品芝麻官》,这更激发了金不换钻研丑角艺术的热情。
《草根秀才》剧照
1998年,牛得草老师因病不能再登台演出,鹤壁市豫剧团因失了这个台柱子,而开始走下坡路,甚至一度出现解散的局面。看到这种情况,金不换看在眼里,痛在心上。1995年,他成立了鹤壁金不换豫剧团,并先后参加了“香玉杯”“梨园春”等比赛,渐有名气。金不换对这样的成绩并不满足,他决定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戏剧界的最高奖“梅花奖”。2000年,他的这一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七品芝麻官》剧照
获得梅花奖后,鹤壁市请他到该市豫剧团任团长,金不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他的带领下,鹤壁市豫剧团也重现辉煌,在全国各地每年保持350场到400场的演出,赢得了戏迷们的喜爱。该团参加第九届全国戏曲大赛,还拿到了金奖。
《憨生别母》剧照
文艺来源于基层,必须服务于基层。基层是文艺的根。成名后,金不换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大腕”而高高在上,而是不改本色,把自己当成一个小人物,与他的演员们仍旧常年奔波于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等地,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有时候,观众们强烈要求再加演时,他们也在所不辞。他认为,为百姓唱戏,才是剧团最大的价值所在。
《卷席筒》剧照
牛派艺术是牛得草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当年,他的师父牛得草以“七品芝麻官”唱红全国。如今,金不换正接过接力棒,传承光大着牛派艺术的精髓,并通过自己的推陈出新,从《七品芝麻官》入手,又先后推出《唐知县斩诰命》《唐知县卖红薯》《芝麻官下江南》等剧目、戏曲片,深受广大观众好评。祝愿,金不换的艺术之树常青!
《唐知县斩诰命》剧照
图像源网络
根据网络内容,如有不妥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