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你什么意思?
天津话里的“种面”?
普通话里的羞耻?
还是网络用语“大规模社会死亡场景”?
能给出“正确答案”
是来自中国面食“宇宙中心”的山西人。
在两千多年吃面的历史长河中
不仅发明了300多种面条
20多种面条制作技巧
还有山西人民日报面的独家词汇。
【吃山西面】
津南刀削面的面条
东晋的盒子饭和包皮面
到山西北部的碗盘。
掉一碗面(书面上也叫面条)
是美好的一天。
拔草前【山西马家店】
吃晋菜必去的“根据地”
是在晋城开了20年的“办公餐厅”之一。
《晋香居》山西饭店旁,山西驻天津办事处所在地。
也是我的“落面”启蒙餐厅。
从燕麦粉,油面
刀削面,猫耳朵
搭配油性肉和平遥牛肉。
甚至特立独行的山西火锅。
吃一本书满足,体重飙升。
将山西马家店列为最爱的理由
是《晋香居》又一个风格不同的山西火锅。
再加上据说
即使是工作日的中午。
没有它很难预约。
有点神秘,有点期待
推开朱红色的大门,方方正正的大堂比门面更喜庆,不仅仅是因为晋中农民的过年习俗,更是因为食客爆满,香气四溢,热闹非凡。
好像这里的正月气场比其他地方都要丰富!当然,我们的餐桌应该充满“老虎”精神。
我们点的菜推荐[青葱香菇]
看起来很普通,但却是真正的特产。
食材产自佛教名山五台山,3354。苔藓蘑菇以无污染、高营养著称,但清洗起来比较困难。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曾经贪图它的优点,不厌其烦的去买,但是拿到手的时候很草率。洗了十几次,被我妈大人评价为——“长牙”二字。
(注:洗蘑菇的服务员)
心里有这样的阴影,怎么能不从菜单上挑呢?说实话,瓷盘上的样子真的很差,但这是严肃的传统做法。等上面的葱和白菜煮入味。
吃起来没有洋葱那么辣,只刺激出苔藓蘑菇特有的香味。质地非常嫩滑,完全干透,不涩,不空洞,比肉菜更满足!
[老醋羊肉]
这道看似不起眼的菜,在我眼里,不过是上文提到的关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结合的浪漫诗篇,是饮食上“天下一统”的见证。
山西人嗜醋,全国闻名。汪曾祺曾写道:“其他地方春节供应一点好酒,但太原所有油盐店都贴了一张纸条:‘陈醋供应,每户一斤。’"
所以,就算是马背上的狼人们爱吃的羊肉,到了这里也要洗个醋澡!
制作方法类似山西府菜“油肉”,用润滑油和醋。两位护法一起来做这道菜,油气丰富,但不油腻。加上商店。
选择的是上好的羊腩部位,切成肥瘦比例适中的滚刀块,吃起来很是软烂,老人吃都没有难度。【山西什锦锅】
号称中国面食“宇宙中心”的山西,除了被全国食客熟知的“面霸”人设,还是火锅界的“奇异博士”。曾登上“舌尖”的山西铜火锅,更是逢年过节,聚餐宴请时的“重量人物”、山西人眼中的年菜之选。
用的都是铜锅木炭,什锦锅和北方的铜锅涮肉却是天壤地别。生的羊肉,毛肚,肥牛全都不见踪影,热火朝天聚在一起的是由丸子、烧肉领衔,卤鸡腿,炖排骨,冻豆腐,白菜等联袂出场熟肉食材和蔬菜(和北方包饺子相似,和什么馅没有一定之归),
因个人口味、喜欢的食材,全都码在锅里。种类及其丰富,搭配千变万化,火锅鸡见了都自叹不如。
夹几筷子,舀一勺汤,不禁心头一动,那是极亲切的家常味,像小时候没有厨房黑科技的年代里,费时费力熬出的那一锅汤菜。
可惜我们不喝酒,不然再点上一壶产自杏花村的原浆酒或私藏级别的【白玉坊】,应是更能将团聚的氛围拉满。
主食与点心【莜面栲栳栳】
莜面,便是在健身轻食界正当红的燕麦,投身晋菜界,最著名的吃食模样,应该就是莜面栲栳。
把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卷成一个个圆筒,围成一层层圆圈,再入笼屉上蒸熟。夹的时候粘粘,吃起来却不失软滑、爽利。
店家配了两样蘸卤,一样是西红柿鸡蛋卤,一样是肉燥卤,有点像咱们这的“炸酱”,不过都有点咸……
【豆糕】
原本是想点那道历史超过百年的“武乡枣糕”,可惜今年还没有准备。不过这道看上去挺“炸糕”的豆糕,表现却毫不拉胯。
酥脆可口、薄皮大馅儿,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
小米面制成的外皮,香气独特而浓郁;店家自制的豆馅儿,沙沙的、颗粒感明显,甜度浅淡、不齁不腻。
谈不上精致,绝不够网红的一桌菜,朴实无华,但味道正正好好卡在好吃上不容错过。像一出精彩的梆子戏,把每个包袱抖响,让食客在无声处会心一笑。
给家人们的保姆级别小提示总结起来一句话,预约、预约、预约!
重要的话说3遍都嫌不够!
如果你不想和我们一样,
第一次去时,从兴冲冲等到饿慌慌,还眼睁睁看着邻桌点了最后1份什锦锅;
第二次去时,等【什锦锅】上桌超过1小时。
以及,千万多叫饭搭子,【什锦锅】可是直接霸占满桌的大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