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了相声艺人的艺名。这次我来说说相声谚语。
什么是相声谚语?它是一种语言艺术,可以用一句话解释一件事或一个道理。从根本上说,相声谚语是没有原作者的,是百年来几代相声艺术家对流传下来的规律性的总结,对后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你很熟悉。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有教师经验的行业,但在相声行业的表现却颇有特色。有什么特点?看看京剧界,无论是梅派、谭派、马派等名家,他们教的学生基本都是一个味儿。如果不是风味,那就证明你没学好。
同样,曲艺界的景云鼓也是如此。有刘派、罗派、白派景云鼓,常见。一开口就不是个味道。例如,郭德纲的情人王辉就是来自白校。当年广德楼甚至有人送他十束花,唱着《重整河山待后生》,居然是罗派的。结果王辉在白校唱歌,真的很难听。
相声的特别之处在于,他难得有师徒一样的品味。除了个别徒弟刻意模仿,比如尹文硕模仿刘宝瑞,仰慕者模仿,何伟和高峰早年都模仿过马志明。
大多数相声艺术家的学徒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展。看看李伯祥吧。你能相信他是赵佩茹的大徒弟吗?苏和常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和是天壤之别。
这就是相声门的特别之处。师傅教完之后,徒弟们会完全按照自己的路走,这在其他行业很少发生。
2.场上没有大小,场下有规则。
也是常用句。这句话最早出现是因为有几个段子是有伦理负担的,比如《反七口》,《六口人》。和他的父亲李表演这个《六口人》。好家伙,李伯祥在舞台上没有利用他的父亲,所以没有办法。那是个笑话。怎么滴还是下了台怎么滴。
现在这句话烂透了,似乎成了一切伦理问题的借口。有点过了。
3.爷爷在台上,孙子在台上。
对于一些段子也是必须的,比如《卖挂票》 《开粥厂》。你在台上逗他也要把自己吹死,哪怕太小了。上帝一定是老大。我是老二。这就是喜剧效果。下了台,还是要像孙子一样在观众面前收钱。
4、手掌买卖不带腿
艺人在舞台上,无论长辈、上级多大,都不能敬礼、打招呼,以免耽误表演效果。当你走下舞台时,你应该像往常一样鞠躬行礼。
5,功夫一遍遍纯熟,一遍遍新。
这主要是关于相声段子的整理和再创作。很多段子,比如《汾河湾》 《黄鹤楼》,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些段子一定是一开始就和现在不一样,经过大量艺术家的整理和修改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还有最早的《保镖》,pad部分改为《文章会》,active部分改为《大保镖》。先说一个你最能欣赏的,《夜行记》。后的版本是骑自行车,后的版本是摩托车,而李金斗的版本则换成了汽车。这是把它拆开,反复洗。
6.吐字不清,钝刀子杀,不到一个字,不耐烦的听者,不脆出口,铆足力气白费。
这是一句关于相声基本功的谚语,强调每个艺人都要掌握基本的说话技巧。那些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人,比如李伯祥,速度很快但能咬字清晰,还有高英培和马志明。
相对而言,新时代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普遍不如前辈。
7.其他人
还有许多其他方面,
逗与捧的关系:三分逗与七分逗,逗与划船,掌舵。
练:三年胳膊两年腿,二十年练不出一张嘴。想在别人面前富,就得在别人背后苦。艺术大师是勇敢的,勇敢的人是艺术大师。如果你学会了羞耻,你就不知道怎么做了。不怕赚钱,就怕人生不完整。
同行: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口春。
观众:没有艺术家就没有绅士。不怕看漏洞,就怕看祥子。
商人:江湖老了,六月拿个棉袄。求指点。入乡随俗。。
还有很多,再继续下去,就太多了,反而没意思。有人会问立春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的聊天,相声的春节。
相声(1)——相声艺人的艺名是怎么来的?马是最有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