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同样也普遍地运用在酒瓶包装上。
一瓶飞天牌贵州茅台酒端上桌,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
是“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
作为包装的重要符号,
这五个字完美地诠释了
贵州茅台酒的名称及内涵。
1985年,贵州茅台酒厂决定推出新产品,并写上“贵州茅台”的标签。酒厂决定委托广东岭南大书法家麦代笔。当时,迈华三先生已经年过八旬。
麦老闻讯后,欣然挥毫写下“贵州茅台”五个大字。字体沉稳大气,浑厚有力,蕴含着麦一生对书法的追求和修养。遗憾的是,麦老没几个月就在广州去世了,这五个字成了绝唱。
麦生前是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擅长多种书籍,尤其是印刷体、线条和脚本。他在实践中小心翼翼,保持美丽优雅干净,有自己的风格。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
荆州亭词一首
1907年,麦出生于广州番禺区镇村。麦三小时候,家里穷得不得了。父亲在五金杂货店打杂,收入微薄。他母亲靠缝缝补补养家糊口,一家人生活节俭。但贫穷并不能减少麦华三对书法的热爱。他经常流连于旧书摊,并参观著名的书法笔迹。早期书法深受刘世安影响,平时潜心临摹各种体式。
从17岁起,麦华三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鉴于抗战前出版的碑帖书法史未能沟通古今,他编著了《中国书法艺术》一书,宣传祖国书法艺术。从23年(1934年)到26年(1937年)历时三年。后来这本书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书界的赞赏。
麦华三临写王献之小楷 《玉版十三行》
1938年至1949年在广州大学任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麦去了香港。当时书画名人云集香港,麦参加了“广东文物展”,并撰文介绍广东历代书法家。后来参加香港书法座谈会,主编《书法》研究月刊,为港澳同胞举办书法比赛,十分活跃。
《麦华三楷书册》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麦华三逃到韶关,在广州大学任教。在尴尬的处境和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写《书法源流》,介绍了300多帧从殷墟到民国时期的作品。还应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中原中学等邀请,进行书法授课和示范。
《麦华三楷书册》 内页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大学从韶关迁回广州复课。1949年广州解放后,麦受聘为华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应冼玉清教授之邀,为中山大学鉴定古文字,后编《王羲之年谱》。
//tupian.lamuhao.com/pic/img.php?k=1945茅台酒价格表,茅台酒1980年图片9.jpg">新中国成立后,院校合并,麦华三应聘为华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副教授。1956年10月入广东省文史馆,任该馆书画研究组组长。1956年10月,麦华三入广东省文史馆,并任该馆书画研究组组长。
1958年,麦华三应邀用端楷抄写我国宪法全文上送国务院。1961年调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并保留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名义,直至1986年去世。
由上述资料不难看出,麦华三不仅是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位治学严谨的书法文化学者,是名副其实的书法理论家。
厚重、大气、高雅、深沉,这些经年累月后凝集到麦华三人生和书法作品中的特有气质,恰恰与1980年代贵州茅台酒厂珍品茅台酒的定位相容相和。
“贵州茅台酒”这五个大字完美地诠释了贵州茅台酒的名称及内涵,而这款茅台的设计更是以高雅、华贵、古色古香的格调,深受国际好评。于1986年荣获第十届亚洲包装设计评比会最高奖——“亚洲之星”包装奖。
15年陈茅台上的“麦体”
我们不知道三十多年前,设计师是如何想到请麦华三写这五个字,写好后有否支付润笔。按照当时的情况分析,即使支付润笔或相应礼品,估计也不会太高。这些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贵州茅台酒”五个字,创下了书法与包装设计结缘的一个奇迹,也创下了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奇迹。
30年陈茅台从酒瓶到包装盒都用了麦华三写的“贵州茅台酒”
6瓶装、12瓶装的外包装纸盒上,也用了麦华三的“贵州茅台酒”。
如果按照使用频率来计算润资,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虽然麦华三先生写好不久便去世了,但因为有了“贵州茅台酒”五个字,让爱好茅台酒的人“亲密接触”,即使人们不认识他,不知道是他所写,也依然不失“书法与茅台”的美满“因缘”。
更多麦华三书法欣赏
西晋陆机平复帖
题秦海筹遗墨
《玉版十三行》跋
羊城八景˙ 双桥烟雨
羊城八景˙ 鹅潭夜月
羊城八景˙ 越秀远眺
羊城八景˙ 珠海丹心
羊城八景˙ 萝岗香雪
麦华三致劳天庇信札 一通
麦华三致劳天庇信札 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