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江淮大众浓香型白酒,就是40多度的白酒,在很多酒友心目中就是低度白酒。然而,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低度葡萄酒。前期白酒只分高度和低度,区分它们的临界点是41。在江淮,很多浓香型白酒都是42度的。从这个概念来看,其实当时都是高度白酒。虽然40多度和50多度的酒都是高度酒,但是从我们的品鉴经验来看,40多度的酒香气饱满,50多度的酒连续性不如50多度的酒。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白酒度数中出现了一个中醇的概念,使得白酒度数被重新划分,即高度酒51-67度,中醇酒38-50度,低度。也正因为如此,江淮在饮酒者心中的香气较低,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度白酒。
说到中低度白酒,江苏、安徽、湖北三省几乎每个酒厂都有生产。对于这些白酒来说,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虽然很多酒厂的高端产品中都有低档白酒,但更多的酒厂还是偏爱这个档次的高档白酒。在我接触过的高端中档白酒中,无论浓香还是酱香,品质都和高档白酒不可同日而语。毕竟白酒的一些风味物质因降解而沉淀水解,所以白酒的香气不够饱满,酒体偏水,尾段会略酸。
然而,在低端浓香型白酒中,中档白酒的质量有时会好于高档白酒。个人认为,这与白酒档次低,高档白酒占比低有关。这个档次的浓香型白酒,尤其是低端浓香型白酒,有时会添加食用酒精来降低成本。如果是中档次的白酒,添加的食用酒精比例有时会少一些。毕竟减少的比例是靠加水减少的。但由于降解程度较低,在高度酒精的白酒中添加了较多的食用酒精。勾兑酒的香气虽与中醇酒相同,但酒体柔和度不如中醇酒。一方面,这个等级的高度酒有时质量甚至不如中度酒。
说到江淮的香气适中,有人认为这与该地区酿造的酒可以勾兑成适中的酒有关。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带的人喜欢喝软酒,酒厂也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做了相应的调整。其实从品鉴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四川浓香型白酒还是江淮浓香型白酒,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高度浓香型白酒的。
洋河是该地区浓香型白酒的龙头,生产大量中度浓香型白酒。个人认为洋河中度浓香型白酒低端质量还可以,高端建议喝高香型白酒。本发明的洋河酒香气宜人、醇厚、持续、酸度高。酒精度降低后,酒的丰满度不好,尾段略水,略酸。
相比之下,洋河的老对手金世元在中度酒的设计上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国源系列是金世元的高端葡萄酒。与金世元系列酒相比,有一点酱香,国源凯斯就是这类酒的典型代表。其香气酱香浓郁,香气特征与洋河不同:突出窖香,口感纯正香甜,正是我所想。其降解后酸度不明显,但酒体有些单薄。我个人认为这款酒的酱香可能是后期带入的,可以通过醇厚的酱香酒增加酒的酒体感,赋予它一种古老的风味,从而给酒带来优雅和精致。通过这样的设计,四开的国边呈现出低而不轻的特点,水感不明显。
其实江淮地区以外有很多酒厂都是做中度浓香型白酒的,兴义的贵州醇就是很大的代表。贵州A
在四川浓香型白酒中,谷峰的中度酒也不错,但与江淮浓香型、贵香型白酒相比,谷峰的中度酒属于高度中度酒。40谷峰酒王10是中型产品的主要代表,具有典型的气味和丰富的特征,和谐舒适的窖香、粮香、曲香、酒糟香和醇香,酒体柔和、香甜持久,具有尖锐的感觉。个人认为浓香型白酒整体格局还是不错的,所以度数下降不是很低。至于这款酒的设计思路,我觉得可以先保证酒的风味呈现,然后尽可能降低度数,让酒变得柔和。相比之下,贵州醇、江淮低度酒香气倾向于先柔化酒,再尽可能丰富酒的风味呈现。
说到中等浓香型白酒,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对白酒企业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在老酒领域出现了很多中等浓香型白酒。对于这种酒,其实价格远不及同期的高档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低档老酒的品质。我1993年喝的38美娇酒就是这样一款酒。这款酒虽然有窖香、烂香、老香,但协调感差,酒体酸涩水润,整体风格面目全非。由于低度和长期陈方,许多酯香物质被水解,使葡萄酒变酸,协调性差。
另外我最近喝的1995年的44高炉大曲质量比较好,这款酒整体香气还在,有明显的豌豆、鲜豆、陈化油的香味。整体协调感有点不成熟,酒的前中段不错,但尾味较短,略酸。全酒不是高端酒,但却是可以喝的酒。对于这种酒,老酒圈还有一种饮用方法,就是用来酿造新的优质酒。其实这也是一种折中的方法。新酒的高度可以弥补老酒的低度,降低老酒的酸度,增强其香气展示,用老酒的清香丰富新酒的香气。不过对于鉴赏老酒,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口感好、度数高、等级高的为好。
次好的老酒。总的来说,对于中度浓香酒,全国各地都有酒企在产,但更多存在于江淮及北方,这跟当地消费者饮酒习惯有关。从品酒角度,在浓香酒领域我个人还是建议选用高端的高度酒,毕竟这类酒酸酯类风味物质保存更多,酒的香气更加强劲,体感更加细腻、饱满,我们品鉴之后可以感受到更完整、细腻的特点。最后,对于我对中度浓香酒的理解及品鉴感受,作为酒友及行业的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