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米欣(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位于深圳龙华街道荣昌街的龙华市场成功在市民朋友圈刷屏!“牛羊肉和猪肉是最好接种的!”“草莓,蓝莓,小红莓,戴上口罩,听见了吗?”"莲藕:像我一样小心对待病毒!".一个“土”的防疫标语,涉及菜、肉、禽、米、油、盐等。既接地气,同时又让人直呼“太高”,吸引人打卡点赞!这些“接地气,聚人气”的口号,也让原本沉闷的农贸市场多了几分俏皮。(4月16日《深圳晚报》)
这里的“土”防疫标语并不是真的“土”,让防疫宣传工作生动起来。其实口号不一定要凝重、正式、整装待发,也可以活泼、幽默、世俗,流行的“乡土味”防疫口号就是它的写照。在生活中,有太多被束之高阁的横幅标语,需要被看到,被理解,才能发挥作用。而那些看似贴着“土味”标签的防疫标语,其实凭借着自身的生动活泼,也能深入人心。
防疫工作是一项严肃严谨的工作,但就防疫宣传而言,它的重要任务是把防疫工作翻译成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它的精妙之处应该是密切联系群众,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作为最简单最生活化的防疫语言,防疫标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或许多一些“乡土气息”的防疫标语,在菜市场、公园、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多一些防疫工作的“烟火”,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产生更好的防疫宣传效果,让防疫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中国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多。因此,基层防疫宣传工作要深入群众,把握地域特色,营造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疫文化。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一些村委会干部拿起喇叭,对着广播讲话,用地道的方言普及一些防疫知识,成为这场战争“疫情”中一抹生动而亮丽的色彩。防疫宣传不应该有所谓的模板,因地制宜就可以落地生根。防疫宣传工作要“精细化、大众化”,最大程度地构筑防控的心理堡垒,发动群众。让群众“知道”防疫宣传最重要。重视防疫宣传,不可懈怠,不可忽视,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防控工作现状,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增强防护意识。
但仍需警惕一些低俗扭曲的“土味”。我们培养的文化氛围一定是自信、健康、阳光的。无论是媒体上的广告、电影,还是我们身边的标语、警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塑造一种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在利用“乡土气息”的可及性的同时,也要呼吁理性对待,避免过度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