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罗米 编辑覃柳笛
杜,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被认为是权威和力量的象征,也被认为是统治西方、辟邪除秽的超自然凶兽。在很多方言中,“胡”与“福”、“福”谐音,所以也被视为迎接吉祥祝福的吉祥之物。中国文物中形态各异的虎,全方位展现了虎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圆明园虎首铜像在武汉揭幕。
霸气之虎
在虎形文物中,最“霸气”的是虎符号。
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最重要的凭证之一。顾名思义,它是一个老虎形状的符号。之所以用虎形,自然是军队如虎不可挡。然而,尽管它的动量很大,过山车的体积却很小。从现有的过山车来看,几乎都在10cm以下。指挥员一只手就能抓,实际上是“大权在握”。
古代军队不认人,虎符直接关系到国家命脉,全方位打假成为重中之重。杜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写着:“之赋”。右在君,左在杜。凡以甲胄晋升之士,斗五十人以上,必为君子,而敢为之."
虎符一般用铜制成,中空,制作时切成两半,并设有母口。军队指挥官把左半部和右半部保存在皇帝手里。滚筒上还有一个错金的篆字,写明了使用方法和调兵范围。使用滚轮时,左右两半必须合在一起才能生效,这也是“合”字的由来。
老虎的形象在青铜礼器上尤为常见。作为烘托气氛的装饰,它们虽小,却机警、有力、有力。青铜器上的老虎蹲在鼎耳上,蹲在军用打击乐器的顶端,蜷缩在酒器的盖子上,或者蹲在青铜器的腰部两侧伺机而动。
更特别的是,江西大洋洲遗址出土的商代双尾卧鸟青铜虎3354,完全充当了主角。它有50多厘米长,四肢着地,蓄势待发,锋利的牙齿,凸出的眼睛和云雷纹遍布全身,老虎身后的两条长尾巴给了它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它被认为是商朝一个小国的图腾。
更大更厉害的老虎是霍去病墓前的石虎,是汉代石雕的杰作之一。霍去病猝死,汉武帝用茂陵葬,并安排石马、石牛、石虎、石熊、石野猪等。墓前,这更增添了山林的野性。
这些石雕大多是根据情况塑造的。它们是根据石头的外观稍微设计的,有意保持石头的自然外观,大气十足。其中,蹲伏的石虎沉稳而矫健,石头起伏的造型恰好构成了它强健的骨骼和饱满的肌肉;最生动的描绘莫过于石虎身上五彩斑斓的花纹。几条淡淡的线条,瞬间让石虎觉得写实而华丽。即使此刻静静地匍匐着,这只百兽之王依然散发着令人肃然起敬、不可侵犯的强大气场。
还有一些虎形的物体画面感更好,突出了老虎的凶猛。——老虎一般会咬人,可惜鹿、羊、牛等动物被咬,动作和力量形成鲜明对比。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令人震惊。
云南省博物馆的牛胡同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这个铜案是古代云南的中国人在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桌子”。它采用老虎扑向母牛的形状。它的主体是一头矫健的牛,背部做成凹案,身体被掏空,肚子被拉出一个方腔,里面站着一头小牛;母牛的尾巴上躺着一只老虎,它的身体向后倾斜,显然用尽了全力。老虎的四只爪子牢牢抓住牛的后腿,嘴巴咬住牛的尾巴,眼睛紧紧盯着牛的动静。
因为铜案最重的部位是大牛的头颈,牛微微低头,难免让人感觉“头重脚轻”;但巧妙的是,尾部的老虎形状正好向后倒,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使得整个铜表壳的造型显得格外稳重。
一个小孩在南京博物馆《商代遗珍——江西新干大洋洲文物精品展》看《双尾鸟铜虎图》。
神异之虎
在古代,许多氏族和部落都把老虎作为图腾。后来经过长期演变,老虎被赋予了特殊的神奇色彩,被选为方位之神,与青龙、朱雀、玄武组成“四灵”守护四方。古人把赤道附近的星空分为二十八夜,西方的白虎掌管七夜。因此,在众多象征占星和方位的古代文物中,白虎的形象脱颖而出。
最早的文物是一幅六千多年前的龙虎蚌雕。龙虎在墓主人身边,墓主人脚边一个人的胫骨上放着一个斗勺。所以龙虎图也被认为是与方位有关的神灵。战国时期,曾侯乙的彩绘皮箱上画有28颗星星,东方有龙,西方有虎。龙和虎作为定位神的形象更加清晰。
汉代神仙思想极其浓厚,四灵形象迎来爆发期。民间有“左龙右虎掌方,朱雀阴阳和”之说。壁画、铜镜、瓦片、店头、香炉、漆器……他们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白虎的造型极其矫健,四足张开仿佛腾云驾雾,身体向外弯曲成一个有力的C形弧线,充满了力量。
后来,人们进一步将方位神拟人化,塑造成身穿铠甲、手持器械的将军形象,摆放在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墙壁上。
画《朝元图》上,青龙星君和白虎星君就分别列于东西两侧,作为护法神在神仙赴会的队伍中殿后,身边跟着青龙和白虎两位动物“随从”。在商代青铜器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象——虎食人。它的具体意义现在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这是部落图腾,有人认为这是虎在噬食鬼魅,也有人认为虎口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虎食人象征着人的灵魂正在通往另一个世界。还有人认为,人是巫师,虎则是巫师用来沟通天地的助手。
2022年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展出的错金“邓市臣”铜卧虎 ( 金良快/摄 )
纳福之虎
在民间,虎的形象显得更接地气,出现的场景也更多。人们认为虎是至阳之物,它能执搏挫锐,所以人们把它视为镇宅辟邪之物,很早就有在门上画虎充作门神的习俗。《搜神记》佚文记载:“今俗法,每以腊冬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眼,以祛不祥。”即便到现在,威猛的老虎仍然是年画的传统题材,而且极受欢迎。
2021年9月6日,2022年《故宫日历》发布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举行 ( 金良快/摄 )
后来,财神信仰更加普遍,虎又因为与“福”“富”谐音受到民间更加广泛的喜爱,连财神的坐骑都选择了老虎。
在民间器物中,老虎的形象并不总是那么凶猛可怕,相反,它常常显得活泼亲切,还带着几分萌态,比如常见的虎枕,还有小孩子穿的虎头鞋、戴的虎头帽等。
陶瓷烧制的虎枕流行于金代,在山西、河南一带尤为盛行,人们制作虎枕除了有避邪、纳祥的寓意,据说还有医学上的实际用途——帮助睡眠。
2022年1月19日,观众拍摄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 展出的《雄威舞骤雪》粉彩瓷盘 ( 金良快/摄 )
几乎所有文物中,人们对老虎的态度都是敬畏的,所以在塑造它们的形象时,突显的是老虎的威严、凶猛以及吉庆,但三国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瓷器“虎子”比较特殊。
看起来,它像是一只昂头蹲踞的老虎,嘴巴张开形成一个圆圆的口,尾巴上翻接到颈部恰好形成了提梁,中空有肚子恰好可以用来装水,虽然它的具体用途还存在争议,但大部分认为这是古人夜间使用的小便器。
对于百兽之王来说,这样的设计似乎显出一种戏谑的喜感。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艺术推广人)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