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总是在不同季节馈赠人们不同美食,春雷响过,春笋冒尖,螺蛳丰满,荠菜青青,香椿树也长出了嫩芽……依时而食是再好不过了。都说春光无限好,春天的妩媚就藏在这一鲜一嫩的美味中,只有唤醒沉寂的味蕾,才能感受春日温柔的气息。
美味腌笃鲜
在南方,腌制鲜嫩的蔬菜在很多人心中代表着春天的仪式感。
腌制鲜是上海等地春季的时令菜,名菜“腌制鲜笋”由此得名。之所以说是季节性的,是因为这道菜里的竹笋在这个时候大量上市,食材易得,新鲜。
除了竹笋之外,鲜肉和腊肉也被用来腌制和保鲜。美食家汪曾祺在《肉食者不鄙》中写道,咸猪肉是上海菜,“咸肉和鲜肉一起炖,配以扁笋”,“腌”的是咸肉;“鲜”不仅仅是鲜笋鲜肉,还点出了这种汤特有的咸味。至于“笃”,有两层意思。一种是烹饪的方法,即小火煨制;二是拟声词。肉和笋干在汤里慢慢炖,冒泡,发出“笃笃”的声音,相当活泼香。
杜宪原本是江浙一带的家常菜。江浙一带的人以温柔细腻著称。连家常菜都是色香味俱全。杭州人喜欢叫“咸鲜”,淮阳一带叫“炖鲜”。不过,咸杜宪在上海的兴起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上海的市场很繁荣,餐馆也很多。一些当地餐馆在农家菜的基础上改进了咸杜宪,并迅速走红。
虽然腌制需要的原料很少,但是对质量的要求极高。
竹笋是最新鲜的食物之一。鲜竹笋的鲜度是甜的,但鲜度并没有压倒其他食材,还能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所以竹笋是咸鲜中最美味的。
春笋遍布江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都有产,但这四个地方中,浙江最重要。浙江省的笋干也以浙西的黄笋闻名,如著名的竹乡安吉、德清,周边山区盛产黄笋。黄笋其实就是长在黄泥地里的竹笋。当它们即将破土的时候,吃起来会又脆又嫩,回味微甜,味道最鲜美。其实,春竹笋的品种很多,比如雷竹笋是早熟的主要品种,晚竹笋是红壳竹笋。
春笋挖出来后两三天,颜色和味道都没了,一般都是晚上炖,腌制。在安吉等地,农民一大早就上山挖笋,10点左右拿到市场上卖,装车后发往上海或杭州。到达当地菜市场的时间正好是下午。所以晚上的菜市场往往能买到当天的鲜笋。如果一大早买,很有可能一夜之间就买到竹笋。竹笋的品种和竹笋的新鲜程度,已经决定了一锅腌鲜竹笋的成败。
再说说肉。最好选择腌制一个月,晒三四次的腊肉。过去,许多人在元旦杀猪,他们做腊肉,因为它没有很好地保存。一个多月后,恰逢春笋上市,正是吃咸鲜猪肉的时候。在腌制中,腊肉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咸味,还有增加鲜度的作用。腌制后的鲜肉全部储存在雪中,在炖的过程中慢慢释放出来。
鲜肉需要选五花肉。肥肉太油腻,瘦肉太柴,五花肉刚刚好。对于讲究的人来说,做一份腌猪肉需要四种肉。鲜肉有五花肉和小排骨,腊肉有咸猪排和咸猪蹄。猪蹄中的胶原蛋白可以让汤更浓。另外,这些人除了加一点料酒,连盐和味精都不用放。他们想要的是自然纯净的味道。
其实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玩,这也是这道菜的意义所在。毕竟春天应该是包容的。
迟日螺蛳肥
每年春天,湖在
在江南,用春韭菜炒螺蛳肉是很常见的做法。从牙签上挑下来的螺蛳肉,用面粉和盐洗净,用剁碎的韭菜放在油里炸,就制成了春韭菜炒螺蛳肉。与春季的“二鲜”同菜,成为不可多得的春季小吃。注意炒螺蛳的火候。火不够就太生太腥了。大火过后,肉会变老,不好吃。
吃蜗牛的妙处在于你吃的东西。咬蜗牛的时候,很注意嘴巴的用力。秘诀在于“稳、准、实”。只有短时间内发力,才能咬人。南方人几乎都是吃螺蛳的高手:不用筷子,只用三根手指就能把螺蛳牢牢固定住。咬上一口,带筋的鲜嫩肉就带进了嘴里,一个人足以干掉一盘。
虽然手里都是汤,嘴里却是津津有味。吃完蜗牛,你不能浪费这美味的汤。在米饭里倒一点蜗牛汤再搅拌一下,还是很好吃的。
在江苏苏州,沥干的螺蛳配有蒜瓣、小米椒和大葱。在热锅冷油做成的红油里,小火翻炒,和啤酒一起炖。煮好后放入糖中出锅,就是一道酱爆螺蛳,汤鲜亮。煮好后的螺蛳汤裹着肉丸,可以称之为微型罐头。所以苏州人也把螺蛳叫做“肉罐头”。
相比于精致典雅的淮扬菜,浓油红酱的酱爆螺蛳色泽略饱和,汤中螺蛳的鲜香是最正宗的淮扬特色。剥个皮蛋,切几片腊肉,剥个春笋,大火把汤滚出来,然后丢到洗好的田螺里,让它在翻滚的乳白色汤汁里吸足汤。
无锡人吃螺蛳比较讲究。将细嫩的螺蛳肉捞出,与猪肉混合,一起剁成肉末,然后塞进螺蛳壳里翻炒。如果还不够,兴化人还提供了另一种吃法——把螺蛳肉去掉后,和鹅肉一起炖,做成螺蛳烧鹅。螺蛳肉的嫩滑伴着鹅肉的清香,再加上兴化人特有的酱料水椒,鲜美可口,令人过瘾。
杭州人有“螺蛳有把握,路台不干”。“蜗牛喝葡萄酒,以前
世未休”的说法,足见其对螺蛳的喜爱程度。糟螺蛳是少不了的。螺蛳煮熟,直接用酒糟盖在上面,放入冰箱几小时后就可以吃了。使劲一嘬,冰凉的螺肉滑入口中,脆嫩爽韧里带着淡淡酒香,真叫人欲罢不能。而将螺蛳吃出风格的,还属广西。肥嫩紧实的螺蛳,在广西人的手中,变幻出千滋百味。尤其是著名的柳州螺蛳粉,引得全国各路好奇的舌头“跃跃欲试”。
事实上,柳州螺蛳粉里,并没有螺蛳,但螺蛳却又无处不在。经过大火熬煮,肉质脆嫩的石螺,溶于骨汤,幻化为无形。而后,将象牙白色的米线、金黄酥脆的炸腐竹、爽口的酸笋及碧绿的青菜揽入怀中,飘出阵阵热气,释放出极具辨识度的浓香。如果此时再搭配一瓶柳州本地产的冰镇豆奶,就是最地道的柳州烟火。
自广西向西,长于洱海的螺蛳,个大肉厚,最常见的吃法,是和云南最常见的帕哈菜同煮。加上薄荷叶、酸笋、腊肉、辣猪皮等配料,浇上一勺老豆腐水去腥,极具滇味。
还有一些地区喜欢将螺蛳与鸡汤同炖。洗净的螺蛳落入鸡汤,与姜片、枸杞、红枣入锅同煮,在浓郁汤汁与鲜嫩螺肉共同营造的熨帖中,给人们带来元气满满的春天般滋味。
芳春啖虾欢
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河虾四季常有,第一口鲜美却一定在春天里。
买上半斤河虾,捎带一小把韭菜,就是一顿可遇而不可求的春之佳味。韭菜释出芳烈的鲜气,口感十分甘嫩,配上小河虾爆炒,味道极好。河虾美在小而俏,壳薄肉弹,洗净沥干先过一遍油,姜蒜爆香,再与韭段一起翻炒,添一点薄盐生抽即可。卖相鲜亮,春意浓酽。
如此烹法,介于油炸与清炒之间,得淡远幽绿之致。虾壳脆酥入味,肉甜美而水灵,紧致有度,陪衬的韭菜一股清气,过饭过酒,皆为妙品。
还有香酥小河虾,挂裹一层轻薄的蛋液粉浆,炸得酥酥脆脆的,佐椒盐末。一吃就上头,听着“咯吱咯吱”的轻响,香得嘴巴嚼个不停。
苏州的碧螺虾仁选用碧螺春之茶汁佐以新鲜手剥河虾仁,清淡可口,素雅余香。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第二道茶水入菜,不仅一扫河鲜惯有的腥气,还平白添了一缕茶香,入口之后鲜嫩弹牙,且极富层次感。
关于炒虾仁的妙方,作家林文月在《饮膳札记》中记录下心得:食材要新鲜,虾决不可在市场先行剥壳,要等拿回家中,连壳带头在水龙头下冲洗,尔后再剥壳、沥水、剔线;炒虾仁动作切忌粗重,亦不可来回重复翻搅,以免虾仁外形受损。
而烹饪碧螺虾仁,则要在寻常基础上再多一道工序,即在第一遍旺火爆炒之后,将虾仁盛出,沥油。之后重置炒锅于旺火上,把虾仁再度倒回锅内,烹入碧螺春茶汁,将炒锅几次颠翻之后,盛出装盘,最后撒上沥去水分的嫩茶叶即可。炒好的虾仁清脆爽口而且味道鲜美,在乳白与嫩绿之间散发着浓郁的馥香。
清汆、重炸、爆炒,河虾粗制细做都无妨,本身就十足鲜美,哪有什么制作上的束缚呢?
(王宁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2年04月15日06版)
(责任编辑:王 宁)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