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一词出现于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雨赏山寨”;钟嘉实《左右竹》记载。
干青龙脊红釉玉壶春瓶
“玉壶”是指用玉或玉制成的瓷酒壶。在古代,葡萄酒是在冬天酿造,春天成熟,所以被称为“春酒”。所以,在古代,酒被称为“春”,如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老泉要在老人的坟里酿”,诗中的“老泉”就是老酒。陆游在《谢池春》,有“玉壶春酒,几仙同醉”;陆游同时代的诗人关健,在《桃源忆故人》年也写过“玉壶倾尽春露,一醉方休愁”这句话。这个名字也被后人沿用。许多知名品牌的酒都带有“春”字,如剑南春、景阳春、五粮春、俞河春等。到了元代,“玉壶春”也作为一种上等酒,出现在《水浒传》《及时雨会是最好的抗浪之道》:“调酒师取了两瓶玉壶春酒,是江州有名的彩酒。”
如图,器物为春瓶,红釉玉壶,高28.6厘米,直径9厘米,底径11厘米。这个瓶子是喇叭状的大饼口,口边不明显。脖子被扎,肩膀被滑,下鼓肚。脚留在圈外,脚脊圆润光滑像泥鳅的背,撑着瓶子,看起来很从容。容器内施白釉,瓶口和圈底有自然形成的淡绿色白釉宽线,俗称“灯芯草口”或“灯芯草边”。瓶子的外壁涂有红釉。珐琅彩端庄、深沉、细腻、致密,色泽均匀,红色纯正,赏心悦目。
玉春瓶,又称“玉春瓶”,由唐代寺庙中的纯净水瓶演变而来,其形制定型于北宋,当时是作为盛酒的实用器皿而存在。此后经过元、明、清、民国直至近代,玉壶春瓶逐渐演变为观赏插花器具或陈设瓷器,多为圆形,元代也出现了八角器。玉春瓶通常在清朝雍正至宣彤年间制造,大多数来自官窑,用于宫廷陈设。如清代雍、甘时期的粉彩、珐琅玉壶、春瓶等,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对三友玉壶春瓶。江西景德镇作为清代御窑所在地,在此期间烧制了许多玉壶和春瓶来祭祀朝廷,其陶瓷博物馆陈列着雍正年间烧制的红釉玉壶和春瓶。玉春瓶的基本造型是撇嘴、细颈、鼓肚、圈足,是中国瓷器的典型器物。
冀红釉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彩釉。是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陶工创制烧制的著名红釉品种,也是明清时期烧制工艺难度较大的琉璃品种。它以铜为着色剂,在普通釉料原料中加入釉灰和氧化锡,施釉生胎,置于还原性火焰气氛中,在1250至1280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嵇红釉”的名称是由清代官窑瓷器厂的官员取的。因纪红釉瓷器曾被皇室用作祭祀器皿,故又称“祭红”。当时的陶艺家不惜重金准备红釉,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贵重之物磨成粉末,混入釉中。但烧成一级成品非常困难,被民间称为“千窑一宝”。
此器具有典型的冀红釉特征。釉色为血红色,颜色较深,釉面不下垂,不开放,不透明,无光泽,有橘皮。整个器物造型秉承宋代风格,外形美观,线条柔和,典雅美观。颈部中央略微收缩,然后逐渐向下变宽并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