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皇帝中,乾隆皇帝可能是精力最旺盛的。他六下江南,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许多精彩的传说。连乾隆皇帝自己都痴迷。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写下了“六下江南,梦里游”的诗句。
你看,乾隆皇帝正在梦寐以求的游览江南时的情景,对江南的人文景观充满了无限的眷恋。
乾隆皇帝下江南
鲜为人知的是,乾隆年间,他不止六次下江南,他还四次下盛京。
盛京,今天的沈阳。几百年前,盛京是清朝的发源地。从1625年到1644年,盛京是清朝(后金)的首都,是清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盛京被视为首都。它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北京。仍有五部(无官部),即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都有部长助理负责这项工作。清朝在盛京设内政大臣,全权负责遗留事务。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廷改为盛京将军,为首官,主要负责地方军政。
沈阳故宫
隆帝为何东游盛京?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盛京有三座清朝的祖坟,分别是永陵、福陵和昭陵。永陵是努尔哈赤先人的陵墓,涪陵是努尔哈赤及其皇后的陵墓,昭陵是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隆帝在治国上一直重视“忠孝”,强调先人之法:“三语之中,先人之心是唯一要紧的。若以先人之心为心,必思造化之限,知其难守,兢兢业业,畏天畏爱。”为此,他会去东方祭祖陵,给天下所有人树立“忠孝”的榜样。
乾隆皇帝第一次到盛京是在乾隆八年(1743年)。当年8月26日,乾隆皇帝一行从圆明园出发,途经密云、承德,前往盛京。中途有一次在承德热河避暑山庄休息了4天。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第二次到盛京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奉重庆皇后之命前往盛京祭祖。当年6月25日,乾隆皇帝仍从圆明园出发,路线与第一次大致相同。
乾隆皇帝第三次访问盛京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当年9月10日,乾隆皇帝从故宫出发,经过山海关(前两次经过古北口),前往盛京。
乾隆第四次到盛京是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当年6月23日,乾隆皇帝从圆明园出发,经承德热河等地前往盛京。这次东游是因为盛京建了温宿阁,保证金《四库全书》元,需要乾隆皇帝亲自庆贺。
这四次巡演中,第二次巡演耗时最长,历时153天,差不多半年。东游的规模和排场也是最宏大的,不下江南的六倍。第三次东游耗时最短,总共只有66天。这是因为去年(1777年3月2日)重庆皇后刚刚病逝,乾隆皇帝还在服丧,没有心情吃喝玩乐,沿途的狩猎和宴饮都取消了。
乾隆皇帝打猎
龙皇帝东巡期间,除了拜谒永陵、涪陵、昭陵之外,还做了其他的事情。
首先是免除相应地区的钱粮,赦免罪行。
皇帝终于来到盛京之后,怎么能给当地百姓带来一些实惠呢?对于清朝皇帝来说,最容易也是最切实的好处就是免除钱粮。
隆帝第一次东征时,赦免了举行祭祖活动的地区奉天府的钱粮:“各庄奉天府钱粮已全部免除。今年的豆、米、草捆免征一半。七年前累积的欠款,因灾耽误的七年,都由部里认定,一并免除。”第三次东游时,还宣布免除“奉天的州县,至乾隆四十四年,土地赐钱粮”。此外,“盛京户部各庄主今年应缴纳的一万多石粮食也免缴”。第四次东游时,“凡经直隶、奉天、各州县者,今年免钱粮十分之五。”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很开心。
乾隆皇帝剧照
为了营造和平的气氛,乾隆皇帝还赦免了奉天军民的罪行:“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地的军民,一律赦免。除了十恶不赦的罪行,和秋审中实际犯下的罪行,其余的都已经犯了,未完,应该判死刑的,都减了刑。若在军以下,则免之,得其利也。”
二是设宴,与蒙古王公见面,互相接触。
清朝自建国以来,一直重视与蒙古的接触。龙皇帝去盛京祭祖,途经蒙古,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机会。
龙皇帝第一次东征时,是专程从张三影来到蒙古的。蒙古48旗的王公贵族闻讯赶来,欢迎甘龙皇帝。隆帝当即设宴,赏赐蒙古王公贵胄。此后,乾隆皇帝在蒙古王公贵族的陪同下,长期在蒙古各地狩猎。
乾隆皇帝东巡
乾隆皇帝几乎每次东巡,都会赐宴和接见蒙古王公贵族。
在豁免钱粮、赐宴蒙古王公之外,乾隆皇帝还会安排部署工作,接见当地军政官员,巡查边防地区,体察人民疾苦,修整皇家建筑,对盛京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乾隆皇帝作为一位勤奋的诗人,在每次东巡盛京时,都会诗兴大发,留下一定数量的诗句。如第二次东巡时写下的《寄题敖汉瀑布水》:“我爱敖汉瀑布水,今来路隔三百里。题诗睫眼十一年,飞注东流殊未已。”如今读来,颇有老干部体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