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生于长江流域,是长江文化带的代表人物;宜宾,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长江与黄庭坚、宜宾相遇,演绎了一场包含水、诗、酒等音符的乐章。一山一水一咏……让我们跟随黄庭坚在宜宾的脚步,见证千年前水、诗、酒、灵的交响。
公元1098年,北宋绍盛五年,大文豪黄庭坚因直言史实,被贬福州,迁乾州,后又迁戎州(今宜宾)《神宗实录》。同年6月,他在妻子施实和儿子黄翔的陪同下到达容州。唐天帝的得意门生,翰林院太史公,突然被贬为野区,黄庭坚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王小波说,人生就是一个被锤打的缓慢过程,人最后变得像一头被锤打的牛。这个好像是给黄庭坚的。初到容州,黄庭坚遭受了命运的三锤:第一锤,生活艰难,心虚。除了保留公务员身份,工资、奖金、福利停发,吃饭是头等大事;第二锤是人情难。他在容州没有亲人朋友,没有人可以倾诉他的孤独。第三,气候挑战,疖子严重,天气湿热,可以想象是对他体弱多病的身体的挑战。
世界以痛苦亲吻我,但我以歌声回报。天生幽默的黄庭坚以他的乐观和旷达从容面对这一切。朝廷不发工资,他干脆开荒当了农民。举目无亲,他以正直大度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容州士人,甚至为儿子黄翔娶了江安县令的女儿。面对气候的挑战,黄庭坚改变了饮食。
黄庭坚能够克服许多困难。除了性格乐观,他离不开三杯酒:第一杯酒是为了排解离别的悲伤;祛疫祛湿是为了第二杯酒;为第三杯酒结交天下贤士。
第一杯:慰离忧
黄庭坚出生在今天的江西修水县,位于长江中下游,而宜宾位于长江上游。他花了50多年才走完这段人生旅程。可以说,长江的浩瀚不仅滋养了生长在江边的黄庭坚,也激荡了他的文学精神,见证了他夏花秋叶般的人生。
“大漠千里,悬影,成何欢之意?”在宋朝,流放是比死刑更轻的刑罚。没有圣旨,流亡者无法离开流放地,大部分流亡者死于流放,所以“流放”基本宣告了流亡者政治生命的“死亡”。
莫言远离鬼门关,五十三岗是帝制之邦。三年前,哥哥黄大林辞去了贵州越州经理的职务,亲自前来送别,因为大林知道,这种送别可能再也不会发生了。黄大林原打算把二哥送到乾州降级所,即沿江回芜湖老家,然后北上北京等待机会改朝换代。我舍不得弟弟的孤独和悲伤,一次次推迟行程,一直等到黄庭坚五十一岁生日,才不得不含泪告别。黄庭坚写了一首诗,记录了各自的情景“尖雪岭互作影,狂风中大雁不成行”,感叹兄弟不能像大雁一样行走。
出国的念头,出国的遗憾.初到容州,刚刚过完五十四岁生日的黄庭坚感到无比沮丧。他甚至把自己的客厅命名为“祖木寮”和“复兴庙”,以示自己的心是活的,无法复活。
还好有酒可以借酒浇愁。晋人对阮籍的评价是“阮籍胸中是块,须以酒浇之”,意思是说阮籍是个很悲哀的人,胸中充满了被压抑的情绪,只能用酒来驱散。对于贬谪荣州的黄庭坚,“何愁?”“有酒给co
在这首写于容州的诗中,黄庭坚说张宽府小花园里的梅花香得穿过花园,满是香味。来,我们一起喝杯酒,一会儿再享受。东边可恶的邻居无缘无故地吹了《绣带子张宽夫园赏梅》支笛子曲子,让一片片的梅花落了雪,让我们无法继续欣赏梅花!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有了酒和梅花的加持,黄庭坚的心情大有好转。
心意的改变也带来了他住所名字的改变。他将住所改为“任云堂”,希望“今天吉祥,明天吉祥”。一个脱胎换骨的黄庭坚笑着走过来!
《梅花落》
发烧是黄庭坚抵达容州后将面临的第一个气候挑战。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疟疾是一种热带疾病,包括疟疾、痢疾、昆虫疾病、空气和水污染等。唐代孙思邈在330《千金方》年说:“天地有疾,天地所生之物,当以防之。”发酵酒和蒸馏酒可用于治疗疖子。在宋代,有专门用来对抗流行病的药酒,如地黄酒、一真酒和屠苏酒。
从小学医的黄庭坚自然知道酒精对疖子的作用。因此,在戒酒15年后,他又恢复了饮酒。在《醉落魄》的标题中,他说出了喝酒的原因:“我戒酒十五年了,怕在戎州被疖子侵袭,早上再喝一杯。”戒酒后,黄庭坚每天早上都会喝一杯。
从此,酒成为黄庭坚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在容州,他写了很多与酒有关的诗,比如“一杯到手,不留渣”,其中最著名的属于千古名句“晓寒生于一枝黄菊的枝头,终身不可让酒杯干”……
第二杯:祛瘴疠
圣贤云:“远方之人若不服,必从文献学之”。意思是远方的人不投降,就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再教育他们,吸引他们。谁会“远道而来”?受过儒家文化洗礼的文人,自然充当了播种者的角色。
韩愈之于潮州,柳宗元之于柳州,苏轼之于黄州、儋州……历代文人的每次被贬,对其本人是不幸,对于被贬之地却是大幸,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兴起了文教,播下了文明的种子。戎州何等幸运,有了黄庭坚。
北宋时,戎州地处边疆,属于半自治的羁縻州,文化上相对落后。黄庭坚的到来为这里带来文明的曦阳。
听闻黄太史的到来,戎州士子纷纷前来投帖,拜其门下。宋人黄子耕在《豫章先生传》中云:“与后生讲学,孜孜不怠,两川人士,争从之游,经公指授,下笔皆有可观。”不仅全四川的学子们追随他,戎州太守刘广之也对其钦慕之极,一听说黄庭坚到来,刘太守便邀请名流相聚,在岷江边锁江亭举行荔枝宴饮诗酒集会,参与者甚众。
黄庭坚向来推崇杜甫,他不仅肯定杜甫的忠义之气、忧国爱民之忱,而且在诗歌创作上力追杜甫,他所开创的江西诗派更以杜甫为远祖,如果能将杜甫流寓两川及夔州期间所创作的诗歌刊诸石上,传诸后世,岂不美哉!在黄庭坚的带领下,数十年名匠人殊费日月,终于将由他所书写的老杜诗篇镌刻于石。黄庭坚喜悦地记下这一时刻:“大雅之音久湮灭而复盈三巴之耳!”(《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宜宾的风景非常秀丽,这也为诗人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黄庭坚自述:“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至于风日晴暖,策杖扶蹇蹶,雍容林丘之下,清江白石之间”。一日,雨后,黄庭坚观看农夫收稻,填了一首词:
《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
卧稻雨余收。处处游人簇远洲。白发又扶红袖醉,戎州。乱折黄花插满头。
青眼想风流。画出西楼一帧秋。还把去年欢意舞,梁州。寒雁西来特地愁。
词中写戎州的秋天,空气明净,景美如画,诗人头戴菊花,其乐悠哉!突然笔锋一转,看到大雁西来,想到自己仍是贬谪之身,不由得在心头涌起丝丝惆怅。想出世,而始终囿于樊笼,这一中国传统文人的纠结,始终缠绕着黄庭坚。
以酒为媒,黄庭坚与一帮文人墨客彼此唱和,戎州文脉因此昌隆。翻阅黄庭坚的诗文与书信发现,居戎州期间,与其过从甚密的文友和从学的青年学子竟达五十人之多。其中较亲近的有阆州节度推官王蕃、画家文与可、妻侄黄斌老、苏轼侄婿王庠、觉范道人、祖元大师……与他们的交集使黄庭坚产出大批量的文学经典力作:共留下55首诗,13篇文章,17首词,6篇赋颂,200余篇信札,88件书法。这些文艺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活跃了戎州的文化生活,起到了“修文德以来远人”的效果。
慰离忧、祛瘴疠、来远人这三杯酒,给了黄庭坚面对人生的勇气,也丰富了其诗词歌赋的创作。
若要说到诗人最喜爱的一款戎州酒,非“姚子雪曲”莫属。此酒为当地土豪姚君玉所酿,黄庭坚诗赞:“姚子雪曲,杯色增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酒倒入酒杯后浓香扑鼻,味道久久不散,口感清爽却不寡淡,浓厚却不发腻,落口干净,毫不刺激。诗人歌颂它“三危露以为味,荔支绿以为色”,将之比喻为上古神水“三危露”,他又不无夸张地说,愿意“每倾家以继酌”,就是变卖家产换酒吃也不惜。
姚子雪曲就是五粮液的前身。令人称奇的是,在1963年的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严谨认真的评酒专家们给予了五粮液“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高度评价,而这与900多年前诗人黄庭坚的评价惊人地相似,可见,五粮液的卓越品质是亘古不变的。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近日,南方周末将携手五粮液举办N-TALK诗意长江(宜宾场)线下活动,千年虽已成昨日,但黄庭坚的豁达之意、饮酒之情,仍跃然如生。届时,让我们一起品味长江名士的风采,见证诗酒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