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
夏日晴空,气温一天比一天冷。太原人照例要喝一碗羊肉汤或羊杂汤,当地人叫“羊杂”。羊肉,顾名思义就是将羊的心、肝、肺、肠、血用羊头、羊蹄切碎,然后一锅煮。晋人吃杂切,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可见晋式的古韵。
在山西北部吃羊杂汤,最好在汤里加很多土豆粉条和盐卤豆腐,一大碗糊,荤素搭配着吃,喝。这是“汾阳杂”。有的人喜欢吃肉,那就来一碗“纯羊杂碎”,纯羊放入水中,一碗稳稳放下,浑身冒汗。舒服。
太原人爱吃“羊排”,比山西北部人的羊排汤更浓更醇。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大锅炖全羊。羊肉熟了,捞出来,用尖刀切片,还有红白相间的院子,让没有食欲的人看着就忍不住流口水。太原人把只有羊肉的汤叫做“羊肉汤”,而把整只羊放在水里煮的汤叫做“羊排”。读起来有点别扭,像绕口令。
秋来补药,冬天打虎。善于持家的主妇们早早起床,赶到小菜市场,挑些羊肚回家自己做。羊肚虽然好吃,但是清理起来很麻烦。不要用水,要用面粉,小心翼翼地把羊肚子里里外外搓一遍,直到边角和关节都摸到为止。每次搓的时候,把面粉抖掉,然后粘上新的面粉继续搓,搓,来来回回这么多次,羊肚子就彻底清理干净了。有的人习惯用食用碱搓,让它发臭。最后用清水多次冲洗,一边冲洗,一边小心翼翼地去除腹被内膜上的血丝和脂肪。在锅里煮。
羊肚不用其他调料煮,直接放冷水里,用武火煮,改文火,慢慢煮,直到那些牛肚软烂。在汤里蘸一点盐粉,加入姜粉和白胡椒粉,撒一把香菜粉。吃吧。口感,肥脆,只有亲自吃了喝了才能缓解。真的是“人间不能辜负美食”。
偶尔喝羊排或者羊肚汤。除了加很多香菜,我还需要一碟自制的腌韭菜酱。韭菜花,又称韭菜花,是秋季韭菜白色上产生的白色花簇。韭菜花用姜蒜切碎,苹果切块,放入小石臼中猛搅,直至细烂。大约一个小时后,可以看到韭菜酱上漂浮着一层清澈的油。吃了拿走。在茶托里滴几滴香油。
北方冷,打猎的寒风中从外面推门进来,怪香扑鼻。昨天剩下的米饭被用来做汤和米饭。你如何描述这种味道?三祭五鼎日夜侍奉,但愿不能再生一个胃。
上海朋友第一次来太原,我请他吃正宗的羊排。这家小店坐落在一条很不起眼的巷子里,生意好到每年秋分过后,巷子口的灰墙上都会出现“羊”字,赭色的草书大字苍劲有力,矗立在浓浓的雾霭中。一个朋友,一个画家,说画紫藤书法的妙处在于可以开,可以停。我心里叹了口气,忍不住抬头看了看那家店。
天亮了,这家小店很早就开门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门前,暮色中,照亮了门楣中间一个墨色的“羊”字。朋友也说,如果用棕榈树的笔法来论水墨,美就在于浓淡适宜,干湿适宜。我没看懂,就又在心里拜了。
鸡叫了四声,就推门进去了。忠实的饕餮客已经挤满了小店。房子里充满了香味。在上升的热气中,我看到手里有一碗羊排或者羊肚汤,稀稀拉拉的,我就吃了。喝好酒的人,来个二两高度的老白汾,抿一口。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