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木瑶指杏花村。”
这首唐代杜牧的歌是《清明》,后两句营造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前者被克制,后者被提升,对比交错,对比变得有趣,流传甚广。“杏花村”也由此得名。杏花村,汾酒的起源地,清香的鼻祖,是中国白酒名镇,是中国葡萄酒和酒文化的发源地。
孕育此地的山西,酿酒文化悠久,诗词酒文化灿烂,与古老厚重的黄河文明一脉相承,内涵丰富,源远流长。
山西有着“山川在外”、“人文之乡”的历史,有着“物产丰富、人民勤劳、人杰地灵”的美誉。最早的“中国”诞生并奠定于此,中华文明的基因血液在此萌发、传承、凝结。
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因地处黄河以东,故又称河东;春秋为晋之地,故简称晋;它是出现于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
汾阳位于山西西部,一万年前夏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质甘甜,物产丰富,环境优越。明《汾州府志》说汾州(今汾阳)“左有汾河,右有金锁,前有离石,后有汤泉。漂亮!山固。”
汾阳建县2600多年,作为县、州、府所在地的历史也有1500多年。在这个县的几个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用于原始酿酒的发酵容器——小口尖底瓮。
从出土文物来看,远在6000年前,此地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原始先民早已开始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并开始了较为普遍的酿酒活动。它是中国原始酒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杏花村遗址出土的文物真实记录了汾酒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过程。
汾酒的历史非常悠久。考古发掘证明,山西杏花村酿造汾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另据《北齐书》的记载,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杏花村”汾酒已经成为宫廷御用酒,在北齐时受到武成帝的推崇和推崇。而杏花村一个关于酒精中毒的传说也流传至今。
据传说,很久以前,杏花村不叫杏花村,叫吴杏花。每年早春,村外杏花遍地开。从远处看,它们就像天上的红云飘落到地上,非常美丽。
吴杏花有一个名叫迪什的年轻人。他的胳膊很宽,腰很圆。他常年以打猎为生。初夏的一个傍晚,迪什从村后的峡山打猎回来,正走过杏林,忽然听到杏林深处传来一声微弱的呜咽。
他循着声音,发现一个虚弱的女人靠在一棵树上哭泣。她很难过。善良的迪什问为什么,女孩流着泪讲述了她的家庭故事。原来这个女孩因为家里的灾难和父母的去世,独自来探亲,但是亲戚也已经去世了,她无处可住,就在这里哭。迪什看着女孩张兴华如雨般纯净的脸庞,心生怜惜,便带她回村安置在邻居家。她的一生都被迪什掌控着。几天后,经过村民同意,他们结婚了。婚后,丈夫陪妻子唱歌,生活十分甜蜜。
有一句农业谚语:一旦小麦变黄,杏树就会过夜。正当枝头青杏呈现玉黄色,即将成熟的时候,突然一连下了十天的雨。
过了一个艳阳天,被雨水打裂的黄杏“啪、啪”地掉在了地上。不出一天,装满黄杏的篮子就热了,发酵了,就上了河
这时,贤惠的妻子说:“这叫酒,不是水。它是由发酵的杏子制成的。请尝试一下。”大家一尝,都连连叫好,都询问他们的做法,争相效仿。从此,吴杏花有了酿酒厂,香甜的杏酒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原来女孩是太后瑶池的杏花仙子,因为不愿意受到太后的惩罚,偷偷下凡。看到村民遇到困难,就用发酵的杏子酿酒,解决了村民的危机。
因为她酿的酒在天上很香,王太后都流口水了,雷公电母奉命为上界神仙酿酒。
一个仲夏的下午,发现踪迹的王妈妈来捉杏花仙。她站在云端,大声喊道:“敢惹杏仙,敢冒犯天道,
偷下凡尘,罪无不赦!念你此番凡间酿酒辛苦,快将美酒带回天庭供仙人饮用,如若不然,化尔为云,身心俱亡。”杏花仙子听罢,非但不怕还据理力争。王母恼羞成怒,一声炸雷,闪电劈下。待炸雷闪电过后,杏花仙子已不见踪影。从此杏花坞一辈辈流传着杏花仙子酿酒的传说。
每年到杏花开放时节,村里总要下一场潇潇春雨。据说,那是杏花仙子思念亲人的泪水。这个美丽的传说折射出了杏花村汾酒的文化底蕴深厚。
可谓杏花村是酒,杏花村是诗,杏花村是诗与酒的最佳结合体,美哉!妙哉!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