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写酒有两个牌子不能碰。一个是江苏的洋河,一个是我家乡的江。在网络上,对这两个品牌嗤之以鼻,甚至破口大骂。
这两个牌子早年给我留下了不愉快的喝酒经历,但据说洋河在江苏一年能卖100多亿,江也一直是大街小巷酒桌上的常客。
第一次,不愉快的第一次经历,不过江打开了那瓶烈酒。第一次喝姜其实和大约12年前重庆严查酒驾有关。当时流行的白酒几乎都是传统的500ml盒装白酒。
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劝他们冒险后,饭局逐渐发展到只有一两个人喝酒。当时的江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大酒店,是为数不多的专注于小餐饮的白酒。这东西买起来也很方便,所以他很自然地就接触到了两三瓶江酒。
我第一次拿到江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新奇。一人一瓶的设计甚至省去了酒杯。如果我喝不完,还不如一大瓶浪费。晚宴上,大家都称赞这么小瓶子的设计,一两个人喝白酒真的很方便。
其实早期那批52度江的口感还可以,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把度数降到了最高的40度,甚至还有30多度、20多度的白酒产品。度数比较低,酒曲的苦味没有处理好。可以说,浓香型高粱酒的优势基本没有发挥出来,名声越来越差。
在这之后,小瓶白酒模仿姜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许多传统的白酒生产厂家也生产小瓶白酒,而且基本上他们不会主动买姜的。
第二,让我把姜换成的酒——金丐姜,因为他的家乡就在姜的酒厂附近。今年,我家参加了江的送酒活动,答谢左邻右舍的年货,带回了不少江的产品。低度的,果味的,还有一些米酒在过年的时候被家里的晚辈消化了,剩下一瓶更像传统白酒的52度的酒——金盖江小白从来不喝。
抱着不浪费的心态,在一个没有外人的晚上,喝了两杯花生和《亮剑》的电视剧。我发现姜真的变得好多了,至少我这个喝了十几年酒的人是满意的。
首先,这款酒几乎没有苦味和酒曲味。入口清爽,微甜,不辣不呛,还有一股淡淡的松子香。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酒喝起来很简单,喝起来很干净。有一种小时候夏天喝井里凉水的错觉。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粮香明显,甜甜的口感非常舒服,回味无穷。
然而这瓶酒虽然甜味明显,但缺乏持久性。可以说是来去匆匆,香气不够浓郁。当然,这也是清香型白酒的特点。打开瓶盖,只能闻到一丝酒精的味道,家里的孩子也不觉得这种酒精“呛人”。但是,如果你把鼻子凑近一点,就能明显感受到纯高粱酒的甜味。
可以说,这瓶酒彻底改变了我对江的认识。这款酒的价格不到100元,作为口粮酒还是相当优秀的。
第三,金改江小白——强烈推荐的高品质口粮酒。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作为口粮,每天喝得起的酒。当然,因为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大老板可以拿茅台当口粮酒,很多十几块的老村长也不得不打算买。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少喝50块的白酒对胃不好,每天喝200块以上的白酒对钱包不好。
因此,从这个维度来看,如老白粉、顾靖贡酒、老窖头曲都是性价比很高的配制酒,作为配制酒是不错的选择
改江是江用来翻盘的产品。说实话,产品本身远远好于这个价位应有的水平。可以说,整个小曲青香酒是这个价位最好的产品。另外包装设计本身也很有美感,所以干净的瓶身感觉如果放在国外的伏特加和朗姆酒美学里,应该属于那种没有一千八就拿不下来的。
古铜色的刻字,透明的标签,还是挺年轻时尚的。虽然不是传统盒装酒的所谓奢侈品,但比普通的轻瓶酒更有吸引力。
成长了四五十年的姜,下一个十年值得期待。虽然生产江的江记酒厂有陈酿、原浆、高端和低端产品,据说最贵的能卖到800到1000,但大多数人对江本身的印象也就20小瓶左右。
远在重庆的人甚至会想
江小白是一家连酒厂都没有,只是做贴牌的皮包公司,但江小白还真不是这样的情况。这家创牌仅十年的白酒品牌实际上在重庆不但拥有很大面积的酒厂,甚至连自育高粱地也有几乎望不到边的土地,每年的油菜花开和高粱成熟时都有大量游客驱车前去参观。
至于为什么人们对它的恶意和戾气如此大,多半还是因为当初的期望值实在是太高,实际的口感又不太令人满意,最终造成了江小白现在的局面。
但好在江小白还是能酿造出金盖江小白这样的产品,不吹不黑真的很大程度上有惊喜,对其有偏见的朋友可以“盲测”便知。
就像他们新的小瓶酒瓶身上的文字一样,欢迎来酒厂实地考察,很高兴老家的品牌能够回归正道,用酒的品质来征服消费者,而不是用情怀或者其他什么。
江小白前面十年也许走了弯路,但未来的十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