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资讯 > 酒水价格

十三一斤的散酒 朱祖领 | 饮酒的变迁

黔酒汇 酒水价格 2023-05-24 15:01:20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05~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00 门店数量:5340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十三一斤的散酒_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_最好喝的散白酒是啥酒

饮酒的变化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_最好喝的散白酒是啥酒_十三一斤的散酒

朱祖领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被尊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其人,一说是黄帝时期人,一说是夏朝人;也有说仪狄造酒后献与禹帝,禹帝认为浪费粮食,禁止做酒。可见原始酿酒距今最迟已四千多年。

商纣王设肉林酒池,令裸人逐于肉林,牛饮于酒池,酒色无度至商覆灭。屈原《楚辞·九歌》中提到桂酒,就是用酒浸泡桂皮而成的药酒。《诗经》内容中涉及酒的多达五十多篇。后汉书卷五三《周燮列传》记载的“以羊酒养病”的事例,足以说明酒在饮食中的位置。在汉代生活中,人们迎宾送客,婚丧嫁娶,彼此沟通都离不开酒的陪衬。曹操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在这里已成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唐宋两代是我国黄酒酿造技术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到了宋代名酒品类增多,朱肱的《北山酒经》中介绍酒的制法就有十三种之多。宋代自家开酿,采用发酵法,经制曲、煮米、煎浆、合酵、发酵、上槽就能取酒。宋代酒已用瓶装瓶计,此包装及计量形式一直为后代所承继,并逐渐约定成俗。宋代对酒的品评有:“劲”“辣”“辛”“烈”等词汇。宋酒已呈示绿、白、黄、红色、赤黄、赤红色等。元代酒业呈迅猛发展。明末清初酿酒业更为发达,江苏淮安一带成了我国大曲的主要生产基地。

笔者对酒的记忆,源于小时候村子里办喜事饭菜酒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里。谁家结婚请客了,男孩子成媒订婚办喜酒了,小孩子便围拢那家看新鲜。一般摆一桌,阔气的也有摆两桌的。喝的酒是几角钱一斤的散装白酒。人们彬彬有礼,吆二喝三,猜拳行令,非常热闹。满桌子的菜,以萝卜白菜粉皮豆腐为主。酒盅儿略比拇指头大些。倒酒的规矩是“酒七茶八”,即酒盅的七成满茶盅的八成满。喝酒的时候人谦虚的很,喝两三次才喝干,别人给他倒酒时,他用手一边护着酒盅,一边嘴里说着“起,起”《酒盅满的意思》。酒壶是老式瓦子酒壶。前边有嘴后边有把手,中间是续酒入口。瓦子酒壶不是家家都有,一只酒壶能借半个村子。壶里倒上酒要点火加热,烟熏火燎的大半个壶尽显黑色。

最好喝的散白酒是啥酒_十三一斤的散酒_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那时候给男方下帖,由女方派介绍人和女方哥弟叔叔等到男方去吃酒席。男方几天前就做好了准备,待客那一天室内室外收拾干净,厨师管做菜,烧锅的管烧锅,筛酒的,端盘子的,陪客的各负其责。上午十二点入席饮酒,不断上菜,不断上酒,到夜间二更天后饭后散场。不到那时候不显男方阔气好客家底实。腊月天气喝到三星正南,夜间十一点的样子。凡是能出去下帖的人都能喝一斤八两的没事,且能说能侃通礼节。他们坐在上首,能说善辩。陪客车轮战术猜拳行令,敬酒。曾记得邻居家男孩下帖,来一人特能喝,脖子里围一个线子大围脖,酒盅又小倒得又不满,他把酒水尽洒在大围脖上了。还有说这客人大袖筒子里藏有一条毛巾,每喝一杯酒他便用毛巾擦一次嘴,酒水都洒在了手巾上,也能耗三两。加上自己能喝一斤多的量,所以凡来者不拒,陪客轮番上阵也不怕。吃饭时又吃又喝,出门上路稳稳当当。那时候谁家人出去下帖了,家里老人们一晚上总要去村口接几趟。手电筒很少,为了看路上有人没人趴在地上向远处看,可看的远一些。用耳朵贴着路面听听有脚步声没有。

上世纪六十年代,去谁家陪客一般只掂一瓶酩馏酒或散酒,掂两瓶的面子就大了。酩馏酒用病人打点滴用过的葡萄糖水瓶子,封口还是原瓶塑料塞。在一起玩好的男孩们,谁订婚下帖了,第二天晚上邀请好朋友们“杀麻茬”,就是吃剩菜底。请谁去,谁要买一盒“建华”或“龙海”烟,一盒一角多钱。六十年代后期,人们一年四季不喝酒,一般家庭过年仍不喝酒,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个别家庭过年待客买两瓶酒,把标签向外放在堂屋当门桌子上,以显吉庆排场。生产队里有酒场,那是队委成员的事,一般群众无缘参加。

家乡酒宋河粮液的前身,六十年代名为鹿邑大曲,后来又生产了鹿邑二曲。七十年代出现了伏牛白,宋都酒,小香槟等。这时候办事去供销社买这样的酒代价太高,很多群众办事都去买低价的红薯干子酒,红薯干子酒也不满足供应,1975年前本人订婚下喜帖,就是往返一百多里去淮阳县黄集买的红薯干子酒。当时缸里酒已经不多了。七十年代末农村各乡镇基本都建有红薯干子酒厂。红薯干子酒劲也挺大。好饮者到酒厂买酒,要是赶上蒸酒,禁不住师傅让你尝酒的热乎劲,你会尝醉的。邻村一卖醋翁去酒厂买酒,常常醉倒在回家的路上。进入八十年代,农民普遍吃上了白面膜,家家有了余粮,个别家庭开始做酩馏酒。伏天打小麦或高梁为壳老子,和发面发酸一些蒸成馍,用麻叶包着放在筐或篓子里等长了醭子晒干《为曲》备用。进入冬闲,把小麦、玉米、大米、小米、高梁等粮食两三样即可,放锅里兑水煮熟。一锅一锅在大缸里。把伏天做的曲捣碎后混于大缸的浆里。每天上下翻动几次,温度适宜,约二十来天,即可上锅蒸酒了。将缸里的浆盛锅里,锅上朝下放一砍锅,砍锅须有一洞口,接一约二尺长的硬塑料管,塑料管这头接在淋缸子里,如果没有淋缸子,大塑料桶子也可代替,《但不卫生》,两头密闭。锅下烧火至将要沸腾,酒便陆续流在塑料桶子里。酒头劲很大。通常一斤粮可做一斤酒。酩馏酒一般不登大雅之堂,重要场合不喝酩馏酒,知心知己者才喝酩馏酒。曾有一家办事五人喝十八斤,醉倒三条大汉。有一家好喝酒,一冬天蒸了三次酒。第一次五十斤的塑料壶盛满三壶,第二次用小缸,第三次用大缸。大缸用塑料薄膜封口上盖。正所谓盆满钵满。

进入八十年代迎宾送客酒场渐多,好饮者见酒兴奋,醉酒的几率也高。年关走亲戚的时候,后半场路边上躺着的醉汉并不鲜见。有的骑自行车走亲戚,酒后大脑兴奋速度快,加之土路坑洼不平,篮子在后座上刹住,到家后篮里的大馍、枣山、果子常常不够数,也有把篮子弄丢的,也有睡着自行车弄丢的。也有职工周六喝醉在自己房里下周一才出门。两天两夜内情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某单位领导“一天喝,两天醉,三天不喝淌口水”更有趣的某单位群众给领导连了顺口溜,从一大喝到十大喝计二十句,对每人贫酒贪酒酒后丑态总结恰到好处,精妙绝伦。那时候猜拳行令的酒场好不热闹。主人鼓励客人“响一响”{划拳行令},客人们也乐意。曾有一划拳者好出一连串的令,比如:“一鼎鼎”{出一}呀,“十楞楞”{出十}啊,“四季大发财”{出四},“元宝滚下来”{出宝即空}。连出几次后,别人拿他如死鸡一样。豫东,嫁女儿三天带新女婿回门。女儿娘家好酒菜不必说,关键要有酒量大能说会道的作陪,不能让新女婿喝高,要让新女婿带的陪客喝高,陪客可以轮番上阵,能让陪客打败,方有面子。

八十年代各地啤酒厂增多,散装啤酒运到了农村。受到了嗜酒者的青睐。工人、教师、做生意的、各级干部都喜欢,几个人一坐就喝一两件。喝的时间长了小肚子还能隆起来,曰“啤酒肚”。庄稼季子人们带几瓶啤酒下地,口渴了来一瓶,解渴又挡饿。

如今,不仅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关于酒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有了很多变化。过去酒盅小十三一斤的散酒,现在变大了,一斤酒只倒三杯子。酒壶由原来的烟熏火燎的瓦子壶,换成了各式各样的精美酒壶。酒瓶样式也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陪客的再不只掂一斤酩馏酒,而改拿一件两件外加一条好烟。也有直接掏五百到一千元现金的。现在很多酒场基本不用酒壶,打开酒瓶直接倒在一次性的杯子里。划拳行令的也逐渐少了,能喝多少喝多少,量力而行。随着酒的变化吃菜变化也更大。不再是萝卜青菜,而变成了鸡鱼肉蛋加海鲜了

2002年,张丰毅为宋河粮液播广告后,宋河粮液名声大振。现在不说十大名酒各系列,但宋河系列酒名繁多,确数也难。酒的价钱更是上升了几十几百倍。目前宋河粮液最高价卖到2400元一斤。中国十大名酒中茅台酒正品筛选1499元一斤,而拍卖价最高有二百多万元一斤的。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西凤、汾酒、洋河大曲等价格均不菲。

敢说当今酒文化是史上最辉煌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还要向更好处发展。

十三一斤的散酒_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_最好喝的散白酒是啥酒

作者简介

最好喝的散白酒是啥酒_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_十三一斤的散酒

最好喝的散白酒是啥酒_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_十三一斤的散酒

作者简介:朱祖领,男,67岁十三一斤的散酒,河南省鹿邑县辛集镇朱楼行政村朱楼人。退休高级教师,周口市作协会员,。1971年高中毕业,74年当民师,1979年在全镇民师整顿时作文获满分。80年考入鹿邑师范。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40年。爱读书写作,教学论文在县、省、国家级获奖多篇。退休后在(文史博览)(周口日报)(周口晚报)(新鹿邑报)(河之洲)(汉风文学),在201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我与祖国共命运)一书中发表(我的大学我的生活)一文。2019年8月所写(70年的种田变化)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河南平台。计发表40余篇,10万字。

“文学百苑·改稿荐稿”群启事

具体细节电话或微信沟通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