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辛弃疾说:“众人寻他千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边肖带《赤水河书系》带大家领略贵州茅台,领略赤水美景。
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茅台酒醇厚,赤水河如潮荡漾,世界如浪激荡,都在《赤水河书系》。书中有轻竹如风的散文,幻影如梦的诗歌,有岁月记忆的思考,有生活品味的阅读。这些词读起来闲适飘逸,口中余香,闻起来余音绕梁。
00-1010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些人精明于江湖,有些人深谙江湖,有些人不在意自己脚下的路.无论哪种,都有存在的理由。
作者简视写作为她的江湖。在这江湖中,她“执蓝桥以雪”、“金针渡劫”、“凌波微步”。她武功盖世,却依然保持着一种纯真、美好、深刻的感觉。
《不止我爱你》是一部清新动人的散文集,其特点是形神分散,以情动人,以强烈的审美教育人。
《明确松间照》是读书、诗歌、看电影、欣赏音乐、读帖子的笔记散文。它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兴趣,它真的有月光在其松林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003010写友情,爱情,亲情,甚至动物亲情,植物亲情,对老师的怀念,对友情的依恋,对白马王子的怀念,都有一种深深的落寞,恰如其分。
《独钓寒江雪》叙述了对山里生活的向往和在山里工作的快乐。“我在花田里边走边拍照,仿佛与久别的恋人重逢。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连时间都有——糯米的香气。”
《花间一壶酒》是一篇旅行散文,描写了作者在西藏、云南、贵州的刻骨铭心的感情,却是一只在广阔、广阔的世界里的沙鹬!
碧波微漾的赤水河,醇厚绵长的百年酒
龙先旭的散文是有功底的。他直承上世纪三十年代之绪风,既有“三哼经”的谐趣,又有城南旧事驼铃的余音取事信手拈来,如其故乡柑子坪前的赤水河,碧波微漾,语言平实隽永,犹窖藏百年的老酒,醇厚绵长,行文如歌如泣,娓娓诉说着故乡的沧桑往事,墨味清芬行间吹拂着轻微的习习和风,笔触轻柔,让你品味斑斓多彩的世态人生。

龙老师的散文,文辞雅致、笔触老辣,笔下见人见文,以情结之,感人至深。现节选一小段:游完四殿,冥心敛气,则有身游万里,神驰八紘,入仙境,逸尘坱之感,天籁之音不绝于耳。凭栏而眺,天空顿觉澄澈,山间则晴岚飘动,一双尘寰倦眼,突然为之精神。

学孔琐记:说的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表的是重若千钧的情
学孔是一个地名,黔北小镇。这个地方以学、孔为名,可以看出小镇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因此,小镇的很多学子通过学、通过刻苦努力,跳出了“农门”。
作者穆仕赟是来自大山的孩子,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学,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成为当地人眼中的“文化人”。

《学孔琐记》开篇是《卖黄花》,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作者跟着父亲去卖黄花的故事。它并不像很多励志文那样“苦”,而是“甜滋滋、乐滋滋”。作者用短短几百个字,把讨价还价写的精彩纷呈,一张“你来我往”的画面跃然纸上。
书中写母亲、写父亲、写岳父,还有对女儿的深情与期盼,让为人子、为人母的我读来潸然泪下。父母之爱,天下大爱!

曾经文字难成书,而今沧海入赤水
作者钟群浪是一个执拗的人,用他自己的话叫“不安分守己”。他不圆滑,所以坚持“要写就写想写的。倘若不为生计计,何苦扭曲自己,言不由衷呢”。
从他的自序中就能看出,作者文字中的朴实、诚恳。《曾经沧海》里有杂文、散文、小说,时间跨度30多年。作者将这么多年的经历、爱恨情仇、所看所想一股脑地汇进了这本书中,因此这不仅是钟老师的文学作品,更是他的人生笔记。
读《曾经沧海》一书,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初恋的故事,关于养孩子的纠纷,关于女人应该如何做妻子的丈夫之音,关于工作中的权责还有教育的思考。这本书有些声音不那么动听,却那么真实;也许有些尖锐,但却实在;我们可以不爱听,但也应该听。书中的小说故事有意思,人物有意思,情节有意思,语言也很有意思。

永远的诉说,疼痛的抒情
张于霞的诗是一种完全打开心灵的,直面自己的,纯粹而原始的抒情诗歌。这种书写虽然保守,但却充满了对读者的尊重和信任。
这本诗集女性色彩浓烈,敏感、纤细、温柔而又丰富。作者在诗中表达出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一种悲剧式的情感直面而来,但诗中的意象却又那么清新、那么唯美,这形成了一种强列的冲击力。

湿润的芳香
在山林里弥漫
雾中满溢着不断重复的
温馨时光
岁月 抚摸
我心中的那处隐痛
一滴冷凝的雨
惊醒迷雾——
熟悉的沉默徐徐散尽
剩下静寂的山林
将世事 封存
——《在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