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昔日的“汾老大”想要重回第一梯队,可谓任重道远,任重道远。
生产|每日财务报告
作者|路明霞
现在提到高端白酒,大家首先会想到茅台(SH600519)和五粮液(SZ:000858)。而很少有人想到山西汾酒(600809。嘘)。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白酒市场,一瓶难求的不是茅台,而是汾酒。经过多次扩建,山西产能大幅提升,获奖无数。再加上名酒身份的加持,当时风光无限,江湖人称之为“汾酒大哥”。
现在山西汾酒在竞争场上逐渐失去了话语权,和茅台、五粮液的体量相差甚远。虽然山西汾酒整体上市的目标已经实现,但其高端白酒几乎谈不上成功。
据《每日财报》报道,在“谨防高端白酒涨价引发不正之风回潮”的大背景下,山西汾酒可能已经无法靠频繁涨价来提升业绩,真正站在第一梯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靓丽业绩暗藏隐忧,为达“军令状”压货冲量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直接营业收入近69亿元,同比增长7.8%,而净利润达到16.05亿元,同比增长33.05%。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白酒公司对比发现,山西汾酒的业绩增长也跑赢了目前的白酒龙头“茅台”——贵州茅台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26.02亿元,同比增长13.29%。
从产品销售区域来看,全省实现收入31.31亿元,占比46.33%。上半年省外市场实现营收37.03亿元,占营收的53.67%。从数据上看,在汾酒的地域布局上,省内外协同发展态势明显。
不过,《每日财报》也注意到,虽然山西汾酒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远超茅台,但在公司靓丽的业绩下,也有隐忧。
2020年上半年,山西汾酒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5亿元,同比下降27.23%。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7.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49亿元大幅下降60.49%。
对于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变动的解释,山西汾酒解释称,主要是上半年收回的到期结构性存款和理财产品同比减少所致。
在山西汾酒的应收账款清单中,山西杏花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益泉永酒业有限公司、汾酒集团分别占应收账款的35.83%、15.92%、13.09%。
一般酒企都是先付款再提货,所以现金流不错。而山西汾酒采用的是承兑汇票的模式,先供货后收款。
这就相当于一个没有足够现金的经销商通过银行和杠杆给酒厂开承兑汇票,而酒厂为了报表好看,放宽了交易条件允许这种行为。
2017年,汾酒集团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了《三年目标责任书》。计划到2019年底,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7.6%,白酒收入达到103.74亿元,白酒利润总额达到16.38亿元。同时,将实施股改试点,推动汾酒集团整体上市。
2019年,山西汾酒收购汾酒集团部分资产、益泉永部分资产、宝泉福利厂部分资产、汾酒集团土地使用权及汾酒集团汾酒酒厂100%股权、汾酒销售公司10%股权、竹叶青公司10%股权。
或许因为是“军令状”的最后一年,为了美化报表,山西汾酒直接将票据进行了贴现,从而2019年汾酒达到百亿销售额的目标,背后实则是山西汾酒压货冲量。
内外失利泯于众酒,假酒“后劲”仍在
山西汾酒,原名国有山西杏花村汾酒厂,1986年成为第一家产量过万吨的白酒生产企业。1993年12月改制为山西杏花村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a股上市,成为首家白酒上市公司。
与贵州茅台、泸州
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1998年初,山西朔州爆发特大假酒案,27人死亡,222人中毒,其中多人失明。山西这起“酒业”案,直接让山西酒业一夜之间跌入深渊。朔州毒酒案爆发后,“汾酒老板”有些慌了神,最后本已疲软的省外市场彻底失守,损失惨重。
此外,随着白酒“黄金时代”的到来,汾酒集团的策略不是专注于开发大单品,而是大量发展OEM经销商,真假难辨的成千上万的汾酒。
品牌恶性竞争,导致汾酒声誉受损,品牌美誉度极度下滑,行业地位也一路下滑,最终泯于众酒之列。去年4月份有媒体曝光,一些无良商家将三无散装酒灌装后冒充汾酒,贴上“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字样,再进行售卖。
市场调查发现,对外零售价高达600元的“开发酒”,批发价才30元一瓶,假酒的毛利率高达95%,而想要获取“开发酒”的授权,只需交300万元即可。
作为大股东的汾酒集团的丑闻也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此事让山西汾酒再次遭遇信任危机。山西汾酒库存货同比大幅上涨,尤其是库存量,2019年同比大涨151.8%,2020年上半年再度增长8.76%,产销率仅为76.14%。
而在2018年,汾酒系列的库存量同比增幅为16.91%,产销率为95.54%;其中中高价汾酒系列产销率为87.33%;低价汾酒系列产销率为99.10%。对比可以看出,2019年汾酒系列产销率比上年下滑了19.4个百分点。
与同行企业相比,山西汾酒的产销率也是处于较低水平。泸州老窖、金徽酒、舍得酒业、水井坊、迎驾贡酒产销率都超过100%,山西汾酒甚至比老白干都低了24个百分点,比牛栏山低了12个百分点。
产销率下滑、库存积压,很显然,山西汾酒去年的市场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再看2020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存货为572244.95万元,与期初的526150.58万元相比,增加8.76%。自制半成品的存货同比增加42.58%。
销售费增速超营收增速,竞争场中突围难
山西汾酒产品布局覆盖高、中、低三个档次,青花汾酒和国藏汾酒为高端、次高端(400-800元)、老白汾酒为中端(100-400元)、玻汾为低端(100元以下)。
其中高端的青花系列和低端的玻汾是两大核心品类。高端化、全国化几乎是所有底部酒企的梦想,山西汾酒也不例外,并为此使劲砸钱。
《每日财报》注意到,近三年来,山西汾酒的销售费用也与日俱增,高于同期净利,其增速更是显著高于其营收增速。
据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山西汾酒的售费用分别为10.80亿元、16.27亿元和25.81亿元,同比增长39.35%、50.65%和58.64%;而同期,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37亿元、93.82亿元和118.80亿元,同比增长37.06%、47.48%和25.7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西汾酒销售费用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且两者差距逐渐拉大。销售费用攀升,从业绩来看效果一般,并未带来太亮眼的表现。
随着白酒行业的回暖与新一轮繁荣,涨价几乎成了酒企提高业绩与高端化的标配,多款白酒价格与多家酒企的股价都冲上了历史高点。
然而,9月22日,中纪委官网发布了《警惕高端白酒涨价引发不正之风回潮》,虽未直接点名,但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已经在3月份及5月份上调了其42度、53度的白酒价格。
另外,山西汾酒不得不面临另一个残酷的现实,在高端市场,汾酒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压制,此三家加起来占据了高端市场95%的份额,形成了三寡头垄断的格局。
在次高端市场,而汾酒是在郎酒、西凤、习酒、舍得、水井坊、古井贡酒、剑南春等区域名酒的重重包围下,中低端市场又有泸州老窖、牛栏山等品牌虎视眈眈,山西汾酒想要争抢,并非易事。
过去,在白酒行业的黄金时代,山西汾酒举措不利,坎坷不断,掉下队来。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白酒行业竞争加剧及马太效应持续加剧,汾酒未来还能否重拾当年荣光的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