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赛时
汾阳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也是中国最早的酿酒起源地之一。周的谷子,晋的西河,唐的汾州,宋的汾阳,都点在这里。千百年来,汾阳的美酒犹如一股雄浑的洪流,一直在中国酒文化的长河中涌动。其与时俱进的酒质、迷人的酒感、优雅的酒韵,一直深受国人喜爱。无论从什么角度讨论中国葡萄酒的历史,都很难离开汾阳二字。
但汾阳酒的起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生产力的不同能量,在不同时期酿造出不同类型的“汾阳酒”。这一点可以从现存于世的汾阳酒器上得到印证。
新晋商酒庄集团葡萄酒博物馆有杏花村葡萄酒历史系列展览。
酒是一种可消耗的液体。经过消耗和改变,它将不复存在。酒器和酒器是永恒的固体存在,它会一直告诉你历史上出现过什么样的酒。
所以,要想深入探究汾阳的历史,就离不开汾阳的酒器。
幸运的是,在今天的汾阳,有这样一座酒博物馆,它以丰富的收藏和精彩的展示,告诉你汾酒的历史和变迁。这个酒具博物馆位于汾阳杏花村的新晋商酒厂群。
锦上酒厂的老板叫侯清泉。这是一个对汾酒充满乡土热情的进取者,也是一个为汾酒历史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收藏家。他把半生都献给了漫长的酗酒史。
晋商酒业集团葡萄酒博物馆建筑庭院
新晋商酒庄集团葡萄酒博物馆楼院
现在,请和我一起走进新晋商酒庄集团的葡萄酒博物馆,唤醒那些沉睡了千年的汾阳酒器。
01“汾清”酒具
自汉代以来,中国的粮食发酵酒蓬勃发展,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浊酒,也叫白酒(记住:不是今天的白酒),一种是清酒。都属于中国早期的米酒。浊酒酿造时间短,用曲量少,酒浓浊,酒精度低,酒成熟快,贮存期短;清酒酿造时间长,酒曲量大,酒精度略高,酒体更清澈,保质期更长。就品质而言,清酒优于浊酒。
汾阳自汉代以来就能酿造高质量的清酒。
新晋商酒厂集团酒博物馆收藏汉代清酒饮器
新晋商酒厂集团葡萄酒博物馆馆藏汉代清酒龙柄暖酒器。这时候,清酒可以暖着喝。
汾酒在历史上很有名,最早出现在北朝,当时汾阳酒有了自己的名字,叫汾酒。卷《北齐书》-《文襄六王传》详细记载了北齐武成帝高湛给康舒王小语的信:我在晋阳喝了汾酒,你在河南喝了野卓酒,你我在远方喝。武成帝北部的高湛于公元561年即位,在位四年。
“汾酒”一直流行到元代,品质得到提升,达到了黄酒的境界。但由于历史的用法,元代汾阳人仍喜欢称汾阳黄酒为“清酒”。这就是为什么新晋商酒博物馆的元代酒瓶(现代称梅瓶)上写着“好酒”的原因。
元代汾青梅瓶,高28.5cm,最大腹径14cm。瓶身有“好酒”二字。
02.宋明时代的汾酒梅瓶
晋商酒博物馆收藏有宋、金、元、明各种梅瓶,数量众多,引人注目。汾河流域有部分梅瓶代代相传,可见历史上以汾阳为核心的酿酒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按照汉唐之间的酒品,没有专门的酒包装。虽然人们也用专制酒器盛酒,但很随意,容器有大有小。宋代成品酒采取标准化措施,瓶装酒被广泛使用。每个瓶子都有相同的容积,从一升到三升不等。这样,酒的使用就有了一个更精确的定量单位,而酒瓶专门用来盛酒
宋代人们逐渐将成品酒瓶称为酒,有“大瓶”、“小瓶”、“银瓶”、“京瓶”等名称。其中,景瓶是一种高而细长的盛酒容器,宋金元明时期普遍使用,现代称为“梅瓶”。
宋代茶沫釉梅瓶,高47.5厘米
晋代茶沫釉梅花瓶,高40.5cm
g">明代青花龙凤梅瓶,高31.5厘米,为嘉靖年间民窑制品,这是中国古代用梅瓶盛酒的最后余光需要指明的是,宋金元明四代的梅瓶,大都是用来盛清酒或黄酒。明代中期以后,梅瓶逐渐发展为艺术品,就不再用作酒具了。
03.元代汾酒发展为蒸馏酒,使用了专属的酒具
元朝时,中国酒界引进域外蒸馏法酿制出谷物烧酒,当时称为“火酒”、“酒露”、“汗酒”、“气酒”,或按译音称为“阿剌吉酒”,现代人称之为白酒。
汾阳人率先开酿谷物蒸馏酒,时称“汾州火酒”。至于“汾酒”一词用来专指蒸馏酒,那是明朝晚期以后的事情了。
汾州火酒的酒度非常高,诞生之日起就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酒模式,甚至整个酒界不能再使用以前的所有酒具,必须重新配备器型很小的火酒酒具,于是,专属于中国蒸馏酒的小容器、小酒壶、小酒盅和分酒器被开发出来。可以这样说,判断谁家首先开酿蒸馏酒,谁就要拿出最早使用的配套酒器,而新晋商酒具博物馆则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就是他们馆藏的“元青花汾州火酒分酒器”。
元青花汾州火酒分酒器,高10.5厘米,最大腹径9厘米,此器为新晋商酒庄集团酒具博物馆镇馆之宝
位于汾阳杏花村的新晋商酒庄集团的酒具博物馆,是我国大型酒具博物馆中的佼佼者,这里不但以馆藏丰富而著称,更重要的在于馆藏的酒器酒具能够见证中国酿酒的时代变化,有助于中国酒史的断代和研究。我们希望,新晋商酒庄集团的酒具博物馆还能深入发掘,贡献出更多的历史精华。
作者简介:王赛时,中国酒史学家,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酒史、中国饮食史的研究。出版过《中国酒史》等多部著作,填补了中国酒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重大影响。
王赛时还致力于中国酒文化的传播事业,曾为国内诸多酿酒企业制定过文化方案和博物馆方案,参加过“中国酒都”、《中国名酒志》等国家项目的认证工作,并长期为源坤和酒育全国品酒师培训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