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白酒

柔和老窖42度500ml6瓶装,老窖金牌酒42度柔和多少钱

黔酒汇 白酒 2022-10-19 15:20:18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05~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00 门店数量:5340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淡淡的酒,过去的烟。   

  

  文/图芒果爷爷君   

  

     

  

  渑池,位于秦岭余脉中的小山麓,豫陕晋交界。人们熟悉西北的三门峡和东部的吴王,但很少有人知道渑池。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在仰韶采集动物化石时,意外发现了残留在土壤中的彩陶片。陶片是人类的远祖制作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工匠制作的。历史学家称之为仰韶文化,遗址在渑池。   

  

  陶器来自古代。仰韶人忠实地继承了蒸陶、储陶的衣钵,制酒技艺中陶器的应用贯穿始终,与先民一脉相承。   

  

  时光飞逝,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啄鱼啄蒜壶、小口尖底瓶、波纹彩陶碗相继出土。面对古人的心灵手巧,我们除了震惊和惊叹还能做什么?   

  

  小口尖底的瓶子里也装着原浆,放在我的书房里。立在底座的尖底瓶子不偏不倚,就像双手捧着“尊重”。其形状与“酉”字一模一样,甲骨文中的“酒”字即由此而来。不甘寂寞的酉字旁,衍生出许多汉字,大多带着浓浓的酒香。   

  

  风味是酿酒工业必须要求的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不同地区的白酒香气相似但又不同,都藏在烈酒里。虽然很小,但却构成了白酒风格的分水岭。   

  

  小口尖底瓶中的白酒叫“向涛”,是继传统五味之后的“其他香”的一个次支。用陶器来形容酒的香味,可见仰韶人对陶器器皿的深厚感情。但是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向涛呢?我们不知道。尽管如此,向涛仍然建立了一个分水岭,与经典的香气、香味、酱香和米香相抗衡。邵阳无所畏惧的态度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香氛的博大。想必,鹤立鸡群的向涛,身上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撩人气息。   

  

  在蒸坊里,那些醇厚的、醅香的、曲香的、药用的、果味的、豆豉的、焦芝麻的、空杯的、余香的,像一个个幽幽的精灵扑鼻而来。它们浓郁的香味是如此的愉悦和醉人。如今,探索、寻找、固化香气的往事早已尘封,曾经的领军人物大多已不在人世。在历史的隧道里,他们的故事被白白地一扫而光,以至于很少有人记得他们,但他们在中国酿酒史上的印记却永远无法抹去。   

  

  时间追溯到1952年。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次鉴定会在北京举行。白酒、黄酒、葡萄酒越过大山走出江南,从五湖四海汇聚北京。品酒更像是一场赛事,在一场艰苦的比赛中决出胜负。时隔70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身着中山装、头戴解放帽的评酒委员们的拘束与喜悦。他们在低谷中努力了一辈子,“评委”的荣誉来之不易。况且评酒是中国酒业的首创,这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评委们从来不知道这支笔有多重要。也许他们选定的酒名会流芳百世,但不知道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样焦虑的还有烧酒厂家。明清以来,中国酒业出现了北方的宝泉驿、一泉永,南方的成毅烧坊、荣和烧坊。1915年,成毅烧坊的掌柜,穿着长袍马褂,走出西南山区的一个小镇,历时数月,横跨太平洋。在一个西装革履的外国人面前,长袍和夹克对他的自信没有任何影响。跨洋屏障如何动摇他参赛的决心?喝几口自酿的烧酒,就能倍增你对抗未知危险和意外的勇气和胆量。何况你身后还有45万同胞。在美国三藩市的巴拿马博览会上,成毅燃烧屋一举夺得金牌,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其先进的营销意识,决心建立   

  

  旧金山获奖至今已超过38年。当年烧房子门楣上的黑漆金匾已经换成了“地方国营”,资本性质和产业结构已经彻底改变。其实新时代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手艺。时至今日,巴拿马金杯的辉煌还在,面对赛事,他们信心满满。   

  

  经过挑选,8款颜色不同的葡萄酒从103款样品中脱颖而出。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大曲,陕西西凤,被冠以白酒的称号,一举成为中国白酒的典范。绍兴鉴湖黄酒拔得头筹,传承并坚持了几千年。今天已经获得了国粹的荣耀,黄酒名副其实。张裕公司包揽了葡萄酒的三块金牌。谁说不能是天赐良机?只是一个得心应手的机会,很难复制。在过去的岁月里,首届酒评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业内学者鲜有涉及,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只留下寥寥数语。   

  

  1963年深秋,香山山林尽染。第二次酒会又在北京举行。此时此刻,共和国已经走过了15年的辉煌历史。在品酒之前,设计了详细的方案。白酒评酒信息被密码号掩盖,色、香、味三要素是鉴别优劣的试金石,被百分制淘汰。   

  

     

  

  白酒评委大多是酿酒行业的中坚力量。品鉴会前,17位专家坐在水深火热中,有点神圣。白酒第二次送到评委面前,他们品尝了一下。浓郁的酒香瞬间在舌尖绽放。评委们不知道他们在口中感受到的醇厚、柔和、和谐、回味悠长,是来自山峦重叠的贵州赤水河畔,还是来自山西汾河西北的杏花村。遵守规则,大公无私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愿望。如果追根溯源,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使思维和判断发生倾斜。看、闻、尝,一系列的物理动作,我们称之为感官检验,是酿酒行业的常用术语。注意了,评委们。   

翼翼地对着阿拉伯字符打叉,在甲乙丙丁戊上划勾,至于初赛复赛决赛的名目名次排序,自有专人依据评委的勾勒符号去核定。他们需心无旁骛,发挥五官的能动性就倾尽职守了。15天后,评酒揭晓。五粮液、古井贡、泸州老窖、全兴大曲、茅台酒、董酒、汾酒、西凤酒次第排序,第二届评酒大会落下帷幕,中国新一代名酒闪亮登场。

  

一场大的赛事,很难尽善尽美。尽管8大名酒在百姓眼中比肩而立不分伯仲,但在业内却不是这样。文献含蓄的评论了第二届酒评采用的混合编组大排队方法。其中说道“导致香气浓郁的白酒占优势得分较高,而清香、酱香等放香较弱的白酒得分相对较低,不能正确、客观反映不同类型白酒的风格特点,在这一届评酒会上,茅台酒名列第五名,汾酒排列第七名”。著名白酒专家钟国辉先生在《白酒香型的认识及分香型评酒之我见》中谈及“这一届评酒把茅台酒排列到第五位,引起国际上的关注。日本媒体质疑为何把排名第5位的酒作为国宴酒?”

  

《中国白酒香型发展的进展研究》提到“1963年全国第二届评酒会暴露出的问题,引发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责成轻工部认真总结查找原因,恢复对名酒及名酒厂的荣誉”。唯有采用香型分类法,才能将不同香型的魁首甄选出来。

  

元时,蒸馏酒进入中国。“蒸令其上,用器承取其露”的造酒史已近千年。“阿刺吉”是白酒的曾用名,它初来乍到东方时用过的奇奇怪怪的名字,早已淹没在时代浪潮里。即使国人了然于胸的烧酒、白干之类的名字也渐行渐远。她的商品名更加诗意,依山傍水的秀丽或浑厚豪放的雄奇,使白酒的名字极具地域特征。

  

烧酒作坊的炊烟飘浮在中国南北静谧的小镇,它们并不处在同一纬度,但酿造用的五谷杂粮、糖化发酵、泥壤窖池并无显著差异。尤其工艺相似甚至如法炮制,可是酒中的香气并不相同。呈香呈味的浓香酱香清香米香总在鼻翼两侧飞舞、滋润我们的喉舌,天下饮者无不被其所感知。可它幽幽的香气,究竟来自哪里?

  

茅台酒厂在实践中发现,茅台酒的迷人香气由酱香、醇香和窖底香三体组成,然而成因不甚明了。看来,只有在酿造全过程中抽丝剥茧,去捕捉幽灵般的“风味物质”,才可厘清来龙去脉。

  

大师,是对造诣深厚享有盛誉专家的尊称。

  

1964年10月,周恒刚大师率领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天津等地专家22名,配备仪器修理工和翻译,来到偏远的贵州仁怀。翻译的对象当然不是西南官话,针对的是厚如城砖的英文书籍。此行,中国酿酒史上称为“茅台试点”。贵州省轻工业科研所全所悉数参与,所内图书倾巢而出运往茅台酒厂。同时茅台酒厂9名科技人员也从旁协助。

  

  

“茅台香气是什么?香气如何产生的?香气在工艺上如何控制?”一连串的问号,萦绕在周恒刚的脑海里。大师的疑问,亦是业界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曾破译的难题。在周大师率领下,对茅台酒酿造的粮谷、水质、堆积、发酵、蒸馏、贮存全方位研究考证,试点细致入微,无一遗漏。如此翻江倒海,香气焉能逃遁?

  

白天,试点组深入车间,在发酵,蒸馏、贮存中寻找香气的蛛丝马迹。夜晚,昏暗的白炽灯下,厚重的化学工业典籍堆摞如山。戴着瓶底般厚实眼镜的年轻科学家,埋头书海苦苦探索酸醇酯醛酮里的转化关系。

  

分析室里,纸层色彩斑斓绚丽。对白酒香味进行剖析,必须应用纸层析法予以定性。“纸上层析”精准测定出肉眼不可见的50余种微量元素,其结果与现代气相色谱分析仪如出一辙。当用纸上层析分析茅台“窖底香”时,己酸乙酯的突出含量引起了注意,难道它来自窖底?再对泸州老窖进行验证,果然己酸乙酯云集,至此可以证明,己酸乙酯是茅台“窖底香”和泸州老窖的主体香味物质。茅台酒试点,为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及彼,茅台酒的三体之一“窖底香”,来自己酸乙酯。时过境迁,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发现窖底香的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轻工部发酵所秦含章领衔,率52名研究人员赴山西汾酒厂试点。在2000余次枯燥的试验中,取得了15000个科学数据,明确提出汾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以及低微的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

  

甘冽清澄的白酒,98%的成分由乙醇和水构成。其间,立方体积即乙醇度数的多寡,带给我们仅是显著的灼热或轻微刺激而已。2%的微量成分制造的白酒风味,才令人痴迷。2%的天地里,分子整齐划一的格局不复存在,奇特的总酯,总醇,总酸,总醛拥挤其间,微量成分各显神通。无数香气幽灵相互倾轧、挤占、蚕食、扩充,它们唯我独尊,无所不用其极。它们不同的本质特色,使人类从中获得了愉快地的香气。正如凤香型白酒,己酸乙酯不坚定的左右摇摆,使之介于浓香与清香之间,当己酸乙酯大于临界点时,它会倒向浓香,反之倒戈于清香。正因为它的中立,才成就了西凤香型的伟业。微量元素的变化,多么令人惊奇,又多么充满乐趣。

  

文中多次提到的己与乙,并非书写失误,它俩长相如同孪生兄弟。己酸乙酸并不孤立,它们的身旁还站着甲丙丁戊庚辛……乙酯诸兄弟。它们被化学家从“天干地支”中抽调出来与酯联姻,以之化解English的晦涩难懂。可见国学对中国化学家的熏陶和烙印无处不在。随着新的微量元素被发现,十个天干字符似乎太少,于是又有其他汉字接踵而至,只是纷至沓来的新丁们尚不可对白酒香型形成主宰。

  

略带黄色的有机化合物己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菠萝草莓等水果之中。它也出现在古老的窖池里,草莓与窖池毫无互通的途径,但自然界本身有我们无法认知的秘密。

  

乙酸乙酯亦从天干地支中跳跃出来。它的外观无色澄清,至今我仍然无法用文字去描述它的分子形态,如果深究下去,一堆稀奇古怪的化学符号掷于眼前,让尔等在迷茫中不知所以。毋庸置疑的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由乙酸乙酯所至。

  

如今白酒香型已普世所知,白酒工业著作辟有专章论述。香气部分来源已分析得淋漓尽致,香型媾和引起的微妙变化,一张图示即可通透了然。这些密密匝匝的数据,是几代人的心血凝聚。

  

1979年盛夏,评酒会在沉寂了16年以后,于黄海之滨大连再次迎来了第三届评酒盛会。其间,中国酿酒工业有了长足进步,机械化、科技化今非昔比。人们借助仪器,认知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原来,在幽幽芳香的白酒中,始终存在着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开缸十里香”不再是从鼻翼前一掠而过的夸耀传说,它制造香气的微小因子被精准捕捉。但这种细小幽灵极易“择木而栖”去创造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况且每个酒坊也非势均力敌,形成白酒香气可能相似,又有独立个性的差异。“香型”正是酿酒专家依其个性给它命名的一个不再飘忽的名字。有趣的是,香型一旦离开它生养的环境,即会分崩离析,甚至消失殆尽。香型的倔强与顽强使之不能被无隙复制,香型只有在固有的天地才能我行我素。

  

第三届评酒会上,评比的规则有了变化。白酒按香型、糖化剂、大曲和麸区的类别分组评比。白酒因香型迥异,门第之间的风格自然不同。让飘忽的香型形象化,人们自有方法。16字诀概括了五种香型的前世今生,对不同香型白酒有着不同的描述。成为本次评酒中不可僭越的定律。

  

五种香型的白酒在卵型高脚玻璃杯中荡漾,醇香、柔和、协调、回味悠长是它们共同特征。评委们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从中寻觅出不同风格。

  

当今,白酒香型清晰印制在彩色标签的醒目位置,端正的粘贴在酒瓶上,宣示着独自的门派,成为白酒进入流通领域的必须要件。然而,43年前,幽幽香型仅在酿酒科研队伍中探索,不用说常人闻所未闻,即使有些著名白酒厂商也不明就里。

  

四川,中国浓香型名优白酒荟萃之地。1997年的秋季糖酒会上,全兴大曲在“祖国万象山河全兴”的巨幅广告下,如雪的订单纷至沓来,场面何等恢宏。从文献中我们得知,1979年的夏日,全兴酒厂因未报自酿白酒的香型,痛失酒评会的金牌。当第三届金牌获得者流连在金色海滩额手相庆时,全兴酒厂是多么落寂。

  

  

无独有偶。在“凤鸣歧山,吹箫引凤”的宝鸡凤翔,西凤酒于1952年就迈进中国四大名酒之列。1963年,西风酒再次摘取桂冠,连续二届蝉联国家名酒。那只刻印在标签上展翅翱翔的红色凤凰,不知有多少人铭记心头。在西北酒业乃至中国酒界,西凤酒的卓越品质出类拔萃。大连评酒会上,面对曾经同登金榜的旧友和后崛起的新朋,谁人与我争锋?西凤酒踌躇满志,他们似乎看到“中国西凤”四个大字镌刻在第三届中国名酒的金牌上。“清而不淡,浓而不艳”的甘露使西凤人无比自信。然而事与愿违,正在逐日兴起的香型,让西凤酿酒人茫然不解,给游离的香气定型?是多么虚无缥缈……可是规则如此,西凤与全兴一样惨遭“滑铁卢”。这当然不是西凤酒“色香味格”的差误,恼人的香型使西凤痛失中国名酒。如今想起是多么令人扼腕叹息。

  

亡羊补牢犹末为晚,西凤人经年奋斗,独创浓香清香兼而有之的白酒,凤香―在中国酿酒界独树一帜。

  

当今,固化酒的香气已成酿酒业的必需,业经官方核定的白酒香气即香型已达12种之多。她们或来自粮谷?或来自堆积?或来自窖池抑或工序?我们常常离她很近,以为触手可及,但在千百次轮作实践中我们又不见她微妙的身影,使我们在“证实与证伪”中时而登上巅峰时而又跌落谷底。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无尽的酒坊烟火缭绕。它们植根永远值得信赖的坚实土地上,但她们所处的山川、河流、土壤不尽相同,酿造的白酒气息自然不同。尽管香气幽灵制造出不可名状的神秘,甚至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困扰,但散发香气的微量元素,毫无妨碍地与我们共同栖息在这片古老的天地里。

  

“天人合一”是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天即自然矣,儒、释、道诸家对之多有共识。当我们明白天人合一的道理后,索性任由幽幽酒香飘来飘去,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境地。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