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获得了美国建筑师蒋奖,这引起了争议。
问题的核心点在于,中标的工程是姜的房子,而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施工队完成的。姜是提出这个要求的甲方。他凭什么得奖?
很快更多网友发现,获奖别墅实际上并没有拿到建设批文,涉嫌违法建设。结果,姜的获奖作品被愤怒的吃瓜群众举报为非法作品。
现在,处理结果已经下来了: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回应称,经核实,该别墅未依法取得规划审批手续,属于自行改扩建项目,将由城管部门进行查处。
本来,江得了奖,很高兴向公众宣布这个好消息,但没想到,他高兴极了,又难过极了。
这天下午,江给回复了
获奖别墅系违建说:
为什么整个事件中网友都这么愤怒?
建筑领域的苦人最愤怒,他们觉得被侮辱了。
秃头才能毕业,修行需要考证。天天画图,跑工地,每张图纸都要盖章,其中的艰辛还不够人性。
这样一来,职业是演员的甲方就成了“建筑大师”了?这比博士生听说翟天临不知道王智是什么还要侮辱人。
之前建筑师、演员、歌手、音乐创作人、作家、摄影师、山区支教老师都是斜杠青年姜的身份。顺带一提,其他身份也被网友质疑。
毕竟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他们怎么能这么全面?
比如姜老师教了多久?
在网上搜索“从教于江”的关键词,标题出来的都是“八年,十年”的字样,让不了解详情的人“一头雾水”。
但实际上,当你点进文章,你会发现,并不是大家误以为的“一整年”,而是每年的一周、两周、一个月,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这和一般意义上的“长年在山中教书”不是一个意思。
例如,在摄影师的头衔上,获得了国家地理摄影奖。有多厉害?
原来姜得的奖叫“华夏收藏奖”,是被网友挑出来的,是外国杂志为中国设立的“特别奖”,和国家地理奖不是一回事。
总的来说,最大的问题是:
姜所做的一切都太高调了,宣传资料也太多了。面对铺天盖地的稿件,原本的小成果直接被打磨到了行业精英的水平。
业务水平明显一般,却被舆论资源宣传。难怪会引起业内不知名专业人士的不满。
现在,姜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存在问题,而不应该“热衷于享受跨界领域那些虚幻的精彩瞬间”。
很多技能没压下来,但是没有真正的技能。
我想问一下,有谁会在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对依靠外在的花式哨所获得的荣誉深信不疑呢?
最后,希望大家能做到这几个字:脚踏实地,淡泊名利。互相鼓励。